一朝子一朝臣,如今朝中的宰相都是舊人,被替換也是遲早的事。
如果開恩科,他就有機會表現,為將來登上相位鋪平道路。
可皇帝要找的是賬房先生,整件事就徹底變了味道。
“多謝楊公通傳,某就不打擾聖上養病了,告辭。”蘇循忙不迭的跑了。
不跑都不行,長安城裡的舉子都在翹首以待,知貢舉的主司更是頻頻詢問。
如果知道是這個結果,罪過最大的就屬禮部侍郎,不被打死都是祖墳冒青煙。
“噗通!”
忽然,蘇循乒在地上。
看手下紛紛簇擁到身邊時,他表情痛苦的道:“某的腿摔斷了,給尚書省上奏章,告病。”
“老狐狸!”
門外的鬧劇,李曄全都收在眼鄭
蘇循確實是個沒有底限、沒有擔當的人,只要時機成熟,李曄會毫不留情的把他拿掉。
“備馬,朕要到作坊一趟。”
既然考試,那就要用到卷子。
以往的做法是將題目抄在一塊板上,讓人扛著在考場裡走動,舉子們抄好題目再答題。
這樣做即浪費時間,又容易產生錯誤,而且還會造成極大的浪費。
畢竟中古世界的並沒有工業化這一,紙張都是用手工一張張生產出來的。
好一點的幾十文,差一點的也要幾文,折算成糧食也不便宜。
舉子們眷寫個題目就要一張紙或幾張紙,這就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再毛筆字的筆畫比較粗,想要寫就很困難。
加上又是豎排,一段之後就會空出很大的空間。
如果多寫幾段,一頁紙就用完了。
把賬算到每一文錢的李曄,當然不能容忍這樣的花費。
他採取的辦法很簡單,將紙張裁成8開大,並且對摺使用。
光這還不夠,想要減段落的損失,還得采取後世的橫排模式。
最後就是改革書寫工具,鵝毛筆寫的字要得多,墨水的消耗自然大幅降低,也最被李曄這支鐵公雞欣賞。
“高處不勝寒,高處也別有風景!”李曄有些洋洋自得。
如果是別人做這樣的改動,一個“異端”的帽子早就砸下來。
可李曄是皇帝,無論他怎麼改變,下面的臣民也只能是接受,否則就是違抗君令,搞不好要殺頭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