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謀劃 秦國謀燕。
以楚國為首的幾大諸侯國密謀攻秦, 暗中籌備兵馬與糧草。
魏王圉自魏無忌事件後就大病了好幾回。心腹之臣入殿覲見魏王,眼角覷見榻上那人的模樣,不免心驚。
短短幾個月, 魏王圉便瘦脫了相, 面上泛著青中發黑的病氣,頭發枯槁,腮幫子往內部凹陷,已非簡單的“形銷骨立”四個字能夠形容。
親信大臣不知這究竟是心病, 還是別的重症, 顫巍巍地低著頭,彙報著楚國來使的用意。
魏王圉對秦國恨之入骨,可對於楚國的結盟與交涉, 他竟露出諷刺的神情。
“楚王, 玩得一副好算籌。”
大臣沒有讀懂這句話的含義,不敢詢問。
魏王圉卻是自顧自地說了下去:“魏國與趙國折損頗重,本就需要漫長的時間休養生息。兼之地勢, 此次聯盟, 我們與趙國怕是要成為陣前墊腳的小卒,為楚國的利益鋪路。”
大臣斟酌道:“可若是不答應聯盟, 借其他諸侯國的兵力將秦國打出腹地……等秦國又轉過頭來攻打我們, 怕是……”
怕是幾個月剛剛覆滅的韓國,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
魏王圉也知道這一點,他對秦國的忌憚與恨意並不比其他人少。
可自從病過幾場,將自己折騰得不成型後,他反而找回了絕對的理智。
“呵,自然得答應,如果不答應, 楚國又怎麼會出兵?可這‘答不答應’是一回事,‘出不出力’是另一回事。”
一旦聯盟勝了,秦國元氣大傷,獲得最多好處的,不是國力受損的魏國和趙國,也並不是位於偏狹之地的燕國與齊國,而是與秦國、魏國接壤,一直在暗中孕育實力的楚國。
“就算拼盡全力打退了秦國這條狼,對我們又有什麼好處呢?南地荊楚虎視雄踞,一旦我們衰微無力,就會被他們吞入腹中。”
楚國想讓他們當馬前卒,用他們的血肉為楚國鋪路,沒門。
“既然這次攻秦的提議是由楚國提出,那就應該讓楚國出大頭,一馬當先地擋在前方。我們前些日子被秦國耗費了太多兵力,元氣大傷,又存著內憂外患,僅在後方為他們‘掠陣’,便已是極大的誠意。”
大臣不是蠢人,他知道魏王說得很有道理。
可另一方面,他又認為各國局勢錯綜複雜,如果因為一時的利益而袖手旁觀,出工不出力,那未來等待他們的,可能是更大的災難,甚至覆滅。
在無盡的隱憂之下,大臣掙紮著開口:“可若是其餘幾國都這麼想……”
所有人都出工不出力,等著其他人上去當犧牲品,他們又怎麼可能打敗秦國,重創秦國的國力?
所謂的聯軍清剿,豈不就成了一個笑話?
“若其他人都這麼想,那我們就更不能出力了。”
要是其他國家都渾水摸魚,就他們一個國家傻傻地往前沖,豈不是自尋死路?
大臣不由沉默。
人性如此,利益糾葛如此。
如果各個諸侯國的國君都英明神武、富有遠見,不拘泥於短期利益,這場聯盟或許能夠成功。
可現在……
想到其他幾國的國君,大臣不由嘆了口氣。
他們魏國的國君如何,姑且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