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去想為什麼與燕國有邦交的秦國會放棄官方商議的手段,從他這個小角色入手,也沒有去想這件事會對燕國造成怎麼樣的影響,一心在為自己未來的青雲路打算。
沒過多久,機會來了。
燕王喜想要和趙國結盟,讓國相慄腹帶著十多萬兩黃金前往,以示誠意。
跟著慄腹一起出使趙國的許治,想到秦子楚對自己的吩咐,心中蠢蠢欲動。
一路上,許治都在想方設法地對慄腹吹耳邊風,分析進攻趙國的可行性與好處。
“自長平之戰後,趙國一蹶不振,真想不明白,為什麼我們還要帶著這麼多黃金去討好一個沒落的諸侯。”
“就算送了黃金,和趙國解了舊怨,一旦趙國失守,像西周公國那樣覆滅,我們豈不是人財兩空?”
“長平之戰,趙國大敗時,先王曾落井下石,策反趙將,奪去了河間一帶。有此舊怨,趙王真的能與我們冰釋前嫌?”
“君上到底是怎麼想的,這一行……當真是讓我們做善事,給趙國送錢去的?”
……
一路“不經意”的唸叨,就像是給慄腹播放了幾十遍的洗腦神曲。
這副洗腦,在發現趙國人對他們的態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恭敬後,被進一步擴大。
“怎麼收了錢,還和債主似的?”
為了秦子楚給他畫的大餅,許治抓緊一切時機,不遺餘力地給趙國潑汙水,“為趙國送黃金,雪中送炭,是我們君上仁慈。這些人什麼態度,真當我們燕國欠了他們?”
起初,慄腹只是覺得趙王與趙國公卿對他們的態度略有些疏離,不夠親近。
可聽多了許治的抱怨後,慄腹覺得越來越不舒服,每次看見趙國人那過於端著的模樣,都覺得他們不識抬舉。
慄腹下定決心,回去後一定要說服國君,出兵攻打趙國,給趙國一些顏色看看。
趙國君臣並不知道慄腹的心聲,他們正在商議另一件事。
“昔日,吾等追殺秦太子父子,得罪了他們二人……”
說起這個,趙王變覺得頭痛心煩。
當初只以為質子“異人”是被秦國放棄的王孫,並不受秦國看重,殺了也就殺了,既能安撫民眾的怨恨,又能給秦國一些威懾與報複,可謂是一舉兩得。
誰能想到,這個沒有任何根基、身體孱弱的質子,竟然成功逃離他們的圍剿,甚至還帶走了秦政?
“早知如此,當初還不如……”
聽到有臣子這麼嘀咕了一句,趙王當即煩躁地冷笑。
“還不如?不如怎的?當初要是不對秦子楚父子下手,如何安撫那些倖存計程車兵與親眷?也不知道是哪個臧獲,傳出‘王廷意欲包庇秦國孽障’的流言,把我們架在火上烤。”
那嘀咕的臣子當即縮起脖子,不敢說話。
趙王卻是越說越怒:“即便那時候沒有追殺秦子楚父子,就憑他們在我趙國受到的待遇——你能指望他們以德報怨?”
平原君染了病,此時精神不佳,卻還是開口打圓場:
“君上息怒。諸位上卿,此時再追究‘當初應該如何’,已經沒了意義。不如想一想……該如何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