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四道聖意
暴風雨前夕總是一片讓人窒息的靜謐, 昭仁二十九年七月,上京朝局隱隱有了變化。
先是六皇子攜萬民傘回京,帝心大悅;其二, 水師提督剿匪回朝, 一併將匪首押解回京。
隨之而來的便是皇帝聖體抱恙, 說是抱恙,實則是到了油盡燈枯, 這些連早朝都免了, 也只有六皇子與水師提督回朝之日,才強打起精神上朝。
魏鸞出現在皇極殿時,朝臣們眾議紛紜,殿中氣氛詭譎。
今日她並未著男子常服, 而是一身緋紅宮裝,眉宇盡彰英氣, 又不失女子的嫵媚風采, 六皇子候立於右側第一位, 魏鸞大搖大擺進來後將他給擠開了,魏明軒登時面色難堪, 卻隱忍不發。
“三公主, 你一女子怎能如此……如此罔顧禮法, 到這朝臣議事之處來。”
有言官看不下去,出口叱責, 魏明軒這才像是有人遞了臺階般, 順著言官的話開始苦口婆心勸誡,“三皇姐, 你就先回自己宮殿待著,這皇極殿都是男子, 你一個雲英未嫁的公主,這般行事,只恐對你清譽有損,即便父皇寵溺皇姐,皇姐也不該失了分寸,忘了體統……”
魏明軒喋喋不休,恨不得壓住魏鸞囂張氣焰,西南一行,出發前他還以為這位皇姐是去西南物色新的美男,誰知竟敢將他關在刺史府,又奪了虎賁將軍兵權,自己主事,簡直是叫父皇寵壞了,父皇素來寵愛他這三皇姐,可這等要緊之事,豈容她胡來。
“本殿為何不能上這朝堂?何為禮?何為法?先秦時,荀子曾曰,人之慾求無度,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此謂禮之溯源,禮之三本,天地君師先祖,禮者,謹於治生死者,本殿乃元後獨女,是聖人最寵愛的公主,於身份上,本殿莫不曾還矮你們一頭,你們來得這皇極殿,本殿便來不得;西南一行,本殿亦宵衣旰食,為西南百姓布粥施藥,為父皇分憂,前來這皇極殿受賞,此等欲求,情理之中,如何又違了這禮制?”
“再說這律令,本朝哪條律令明說,女子不得上朝?敢問大人。”
“這位梁大人寵妾滅妻,扶正了自己姨妹為妻,這位章大人自從死了兒子後,成日流連花樓,狎妓取樂,還有鄭大人,常大人,難不成如諸位大人一般,便是禮儀人也?”
“你……你……”
“公主如此牙尖嘴利,日後可不好尋婆家,這上京男兒哪兒敢娶公主,也就草原上的蠻族,不知公主這秉性,才方便說親。”
“父皇疼本殿,若是需要有人和親,自然是會擇宗室女去和親,不過若是今年有個把彈丸小國,前來我朝求娶公主,本殿定會稟明父皇,將大人您最疼愛的幼女,冊封為柔儀公主,嫁過去以彰恩德。”
說到最後,魏鸞嘴角微揚,側身戲謔道,將那位大人氣得倒仰。
立在朝臣中的鄭秀之抬眸,看了眼這位據說裙擺飛揚於男子間的公主,覺得她這股子勁兒,似曾相識,聽完她駁斥朝臣弟弟們的話,心中也暗道一句,好厲害的唇舌,朝臣們明明是在說她女子的身份不能參政議政,她偏偏踩字眼,說禮論法,還按住諸位大人傢俬辛秘。
他想起來,像是誰了,牙尖嘴利,看似有根據,實則細究下,就知道她不過是在胡扯,是個花架子假把式,這位公主卻不同,踩了大人們要害之處,將人噎得說不出話來。
想到這兒,鄭秀之微微側首,收了收笑意,有同僚低聲問道:“君珩,你瞧他們吵吵嚷嚷的,成什麼樣子,聖上多日不曾臨朝,今日好不容易才召見我等……”
“你作甚發笑?”同僚不解。
鄭秀之握著笏板的手抽了一隻,成拳擋在唇間,咳了兩聲,搖搖頭沉聲道:“為官兩載,不曾見過這熱鬧,覺得有些……”
“別說你沒見過了,下官為官十餘載,從沒見過……”
“肅靜!聖上至!”
太監高聲宣告著魏朝這位至尊的到臨,太監原是在兩側扶著他,被他揮開,他顫顫巍巍扶著龍椅坐下。
他捂著嘴,像是想咳,卻又咳不出來,親近內侍只聽到他喉腔中發出呼哧呼哧,像破袋子飄在半空,上不去,也下不來,若是在寢宮內,自有宮婢上前為其吸出肺中膿痰,可這是議事的地方,斷不可如此行事,是以,他竭力讓自己看似如常。
魏鸞面色無常,只是袖中雙掌皆是成拳,魏明軒神色擔憂,卻又不敢多發一詞,也不知父皇知不知道自己在西南那副不成器的樣子,他現下若是當不成太子,將來即位的無論是誰,可都留不得他了。
大臣們對這位的身體也知道些大概,原是見聖上遲遲不臨朝,都預計著要鬧上乾清門,知道聖上崩殂與否。
只見魏帝招招手,內侍便拿著一卷明黃詔書高聲宣讀。
堂下眾人叩拜聽旨。
“朕仰荷天休,丕承帝統。景命有僕,祚胤克昌。式弘建國之謨,茂舉大封之典。諮爾第六子稟資奇偉,賦質端凝。挺峻綽於金枝,挹英風於瓊握。宜膺茅土,以有家邦。茲特封爾為景王,予冊予寶,宜敬宜承。尚其夙夜畏天,慎厥身修思。永欽予時命,以克有令譽。欽哉!”
魏明軒瞪大那雙皇室獨有的鳳眸,猛地直起身子,“父皇……”不該是這樣的……
接著還不待他回神,又聽下一道詔書。
“蒼蒼之天不可得久視,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朕體不安,恐將絕矣,諮皇十子魏明翊,天資聰穎,德性純良,敬順孝悌,宜承大統,以系天下之望,以承宗廟之祀,即日起,皇十子當勤修德業,親賢臣,遠小人,習知政事,體察民意;內外文武百官,鹹宜恪恭職守,輔翼太子,共襄盛舉,佈告中外,鹹使聞之。”
聽完這道封太子的旨意後,魏明軒面色灰敗,怎會,就算他無能些,可十弟不足十歲……
魏鸞神色不變,不管是六弟還是十弟亦或其他弟弟,她都無畏。
“睦親之序,誠有節而難逾;褒善有方,諒無和而不洽。公主魏鸞,延祥紫極,稟慶彤闈……宮務畢脩,闈容胥備……宜增湯沐之容,以表肅雍之容,加封五千戶,進號鎮國公主,欽此!”
“兒臣遵旨!”
魏鸞心中激澎,高聲領旨。
三道聖旨如三道驚雷,將堂下眾人驚得魂不附體,有人算到第一道,有人算到第二道,唯獨無人算到這第三道聖旨。
自然待過些時日,眾人才悉知還有第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