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著周漁,一方面是佩服,一方面也是心疼,這孩子明明上大學的時候還是一張白紙,可過了幾年就什麼都懂了。
人怎麼才能進步,天生不出來,教也教不出來,只能是遇事兒。
他嘆口氣,這孩子受苦了。
兩個人說罷,就趁著天還早,收拾了一下,去了石頭村坐車進城。不過到的時候,周漁還發現了一個小變化,開拖拉機的不是嚴華了,是他弟弟嚴浩。
嚴浩是個胖乎乎的小夥子,特愛笑,一張圓臉一笑可喜慶呢。他說:“周漁姐,我哥和幾個哥哥去外地買卡車了,他們準備做個運輸隊。”
周漁可沒料到,嚴華行動這麼快,不得不說,八十年代即便滿地機遇,可真能掙到錢的,還是這些敢於行動的人。
老村長去的就是商務局,到了後,周漁直接去了二樓的蔬菜公司,他則往上走,去找老朋友去了。
這會兒馬上就要下班了,伍月華還準備收拾收拾回家呢,瞧見周漁敲門,就笑了:“你這個時候怎麼過來了?”
周漁關了門,就把周圖強說的事兒說了,伍月華的眉頭就緊緊的皺了起來。
“真是越來越過分了!”伍月華氣道!
“放心吧!如果真是準備這麼做,我不會讓他得逞的,這不是瞎胡鬧嗎?傳到吳縣那邊,南州商務局成什麼了?”
兩個人略微坐了坐,門就被敲響了,老村長推門走了進來,點了頭:“問清楚了,是叫趙龍,隨了母姓。現在在局裡秘書室呢。”
一提趙龍,伍月華老有印象呢,“他?平日裡看著挺好的小夥子啊,可穩重呢,見人就笑,他怎麼能幹這事兒?”
不過無論如何,周漁這都是個陽謀,伍月華直接拿起了黎雪還未發表的稿子,出了門。
商務局在三樓辦公,伍月華直接上去,到了門口,瞧著局長辦公室關著門,就推開了旁邊秘書辦公室的門,問了句:“張局長在嗎?”
她找的是一把手張翰今。
恰好秘書室裡的就是趙龍,一見到伍月華,立時笑著說:“伍總,張局長在呢,您敲門就是。”
伍月華一直看著趙龍,從門裡出來,趙龍一直笑眯眯的,沒有半點多說兩句的意思,要知道,這事兒就是蔬菜公司的事兒,他但凡多問一句呢,可他什麼都沒問。
伍月華出來的時候還想呢,這人要不不知道,要是知道還能這麼坦然,挺嚇人的。
她敲了敲局長的門,裡面傳來了一聲進。
伍月華就推門進去,張翰今今年都五十多歲了,這兩年改革開放,商務局算是比較忙的單位了,眼見著憔悴了不少。
見是她,張翰今一邊吃著素包子,一邊看手頭的資料,一邊問:“你怎麼過來了?蔬菜公司有事?”
伍月華就知道,就算想有動作,這還沒成功呢。
也是,她撇了撇張翰今手頭的東西,都是在說市場經濟的,改革開放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可以撒開了膀子幹,但對於執行者來說,如何從計劃經濟過渡,這是難題。
不敢腳步太快,怕扯著了,也不敢腳步太慢,怕跟不上。
尤其是最近又到了年關,趁機動起來的人更多,偏偏國企的效益卻不好,兩相矛盾之下,已經開了好幾次會了。
怪不得趙龍還沒成功,這種情況下,突然說這個訊息,不自然。
伍月華卻不一樣,她就是蔬菜公司一把手,周漁的成功也是她的成功,她來求表揚是應當應分的。
伍月華將手頭的稿子遞了過去,“給您看看,我們蔬菜公司可幹了件大事。”
張翰今把頭抬了起來,想看看,可惜手上有包子,怕弄髒了,幹脆將包子塞進了嘴裡,擦了擦手才接過來,低頭一看題目:“十萬斤售罄,記蔬菜公司個體戶周漁吳縣之旅”。
這題目,張翰今一下子來了精神,“十萬斤?周漁?那個養蘑菇的小朋友?”
伍月華點頭:“對,就是上次我跟您提的那個,我們的第一個個體戶,菜販子,給利民餐館供應草菇那位。”
她把周漁去吳縣的目的和成果說了說,果不其然,這樣的成績,饒是張翰今都忍不住贊嘆:“不錯啊,這個提議很有前瞻性,怪不得給了001號。”
“你拿過來這是……”
伍月華笑著說:“南州晚報的編輯記者黎雪,知道這事兒後,寫了一篇報道,畢竟無論是個體戶還是去吳縣賣蘑菇,都是原先沒有過的,我就想讓問問您能不能報道。”
張翰今翻看著稿子,黎雪用詞很謹慎,並沒有任何文字上的問題,至於事情……他說:“能做為什麼不能報道,這是開了個好頭,該報道還是要報道,放寬心大膽往前走吧。”
伍月華就出來了。
這事兒就算彙報過了,如果趙龍不糊塗,不去沾張金鵬的事兒,那就沒問題,如果他敢在領導面前欺上瞞下,那就是活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