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番外·公主 年華正好。
【番外·公主】
大公主哭過很多次。
哭不想學規矩, 哭父王為什麼不來看她,哭自己不想撫蒙,哭母妃怎麼死得這麼不明不白, 哭三皇子就這麼與皇位無緣導致她也無可依憑。
可落淚於事實毫無幫助。
規矩是一定要學的,父王來不來也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 撫蒙那是不可能不撫蒙的, 淑妃死的時候縱使她哭成了個淚人也絲毫影響不了大局,至於三皇子……倘若一國儲君的位置能靠眼淚得來, 比大公主還會哭的人比比皆是,皇位又憑什麼會落在三皇子手裡呢?
到最後, 連母妃是被誰害死都想不明白的大公主也只能哭唧唧按著父皇曾經的“既然註定要撫蒙, 為何不正經學點能在蒙古立足的本事”,去看自己原本深惡痛絕的書, 去學自己原本看不上的心機和算計。
……越學越上頭。
原來這就是權力的味道。
尤其,彼時賈家三姑娘入宮, 大公主偶爾去賢德妃那裡串門時,看到了那個姑娘眼角眉梢都是昂揚的生命力。
這打動了大公主, 也因此提了想讓賈三姑娘陪伴的心思, 賢德妃一開始雖有推拒之意,但架不住賈三姑娘自己樂意,便和賈三姑娘一起讀書。
賈三姑娘……是個妙人。
她對權力有她的思考, 大公主從小是金枝玉葉,不懂也不屑於懂下位者的想法, 但賈三姑娘就能給大公主提供從來沒有思考過的視角,兩人教學相長,彼此進步,漸漸到大公主也掌握了一些事務的時候, 也終於能不只從上位者的角度去思考。
再往後,大公主又結識了黛玉。
黛玉無情地薅走了賈三姑娘——名義上父皇是想讓黛玉一塊帶一帶這些倒黴孩子,可黛玉究竟不是公主,教大公主要字斟句酌,教賈三姑娘更口無遮攔,憑誰也更樂意教賈三而不是教公主呀。
於是不知從什麼時候,大公主手裡的事就偏內務了,之後更因蘇瑾出宮備嫁,大公主趕鴨子上架地掌了宮務,賈三姑娘則是順利完成了“賈府——後宮——前朝”的三級跳。
大公主酸過好久,還小聲和蘇瑾埋怨過:“探丫頭飛上枝頭變鳳凰,變了鳳凰就不認舊人了。”
蘇瑾安慰了大公主許久,一方面給探春開脫“殿下是知道小林大人一天多少事的,探春妹妹又較真,一天忙得腳不沾地的,連睡覺都要沒時間了,哪裡是不和殿下好的意思”,當然也要讓大公主覺得有壓力“當然話說回來,倘若小林大人不是壓榨探春妹妹而是把事分給殿下,殿下做不做呢?”
殿下縮了縮脖子,慫了。
蘇瑾就笑了:“再一則,我倒是覺得殿下身邊沒有探春妹妹,挺好的。”
怎麼說呢?
這樣你就獨立行走了呀!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倘若你們倆一直都做一樣的事,一直互相之間有商有量,哪怕你是公主她是民女,你仍然不會有拍板決策,並且自己要為自己的拍板決策行為負責的自覺。
大公主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但自己掌權,確實神清氣爽,尤其幾乎是兼管內務府大臣和宗人府宗令兩樁事,在最開始的手忙腳亂之後,很快就習慣了說一不二,見多了皇室裡各支各脈的爭端之後,很快就學會了從他們的屁股看立場,甚至於,華夏公司。
大公主向來不是很敢對華夏公司的相關事務指手畫腳。
因為那實在……實在……太刺激了!
原來宮裡的薛才人是去做這個了!原來女孩子也能和吳昭容那樣打贏海寇!原來人的一生可以是這個樣子,原來海外的天空是這樣的天寬地廣。
大公主都覺得,自己都沒有那麼抗拒撫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