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缺原材料 在搶了在搶了狗頭)……
從搖動那個搖竿, 到兩塊手帕被縫在一起,也就是端起茶杯喝口茶的時間,還沒嚥下去就已經結束了。
朝臣們都顯得有些木然, 夫人們眼睛都瞪大了,哪怕是對八皇子和黛玉向來期望很高的元嘉帝都怔住, 抬手, 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真的假的啊。
效率來得太過震撼,導致人民群眾一時間甚至都沒有注意到這應該是女子本分的“針鑿紡織”被八皇子操作了, 是不是有哪裡不對。
好一會兒過去,元嘉帝還是覺得不是很敢相信, 喊了一聲:“八郎。”
八皇子帶著那還沒有完全消失的笑容回來, 發現元嘉帝對他伸出了手。
八皇子很懂地把那兩塊手帕呈了上去。
元嘉帝反複確認縫好了,最多就是沒有收尾, 可收尾是縫紉最不要緊的部分,兩塊手帕的邊確實鎖得嚴絲合縫。
元嘉帝雖不懂女紅, 可有的是妃嬪天天給他繡荷包獻殷勤,針腳如何元嘉帝還是看得出來的, 而這剛剛縫好的兩塊手帕, 簡直和用標尺測出來一樣的針腳。
“好!好!好!”
這自然成為了君王對縫紉機的評價,也成為了元嘉帝六十大壽時最亮眼的禮物,就連已經老得須發皆白, 走兩步路都喘的太上皇都讓太監把縫紉機抬過去讓他看個新鮮,沒看明白還把八皇子請了過去演示演示。
這樣的機器, 難度在研究出“初號機”,有了模板,將作監的工匠們自然而然能弄出好多臺。
八皇子還想過,既然弄出了好多臺, 他一個還沒有出宮開府的皇子不好動作太大,便用內務府或是林家的名義開個縫紉工場,做鞋襪腰帶荷包之類的小東西,給普通老百姓售賣,老百姓知道了這些小東西是縫紉機做出來的,認識到縫紉機的效率是真高,便也算對外推廣了。
黛玉說不行。
理由是這真的在與民爭利,真的能把小老百姓逼死——平民百姓窮到了極致,還可以熬一熬做點小手工,縫縫補補換點家用,倘若開了縫紉工場,把縫紉的成本壓到了最低,靠著大資本規模化的飛速發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死了所有小家庭生産者,必然會激化社會矛盾。
八皇子能理解這個邏輯,但難免鬱悶:“這麼說來,豈不是白弄出這麼個東西了?”
“當然不啊。”黛玉笑,“至少,達官貴人們家裡是會有一臺的,成衣鋪咬咬牙,也是會有一臺的。”
八皇子覺得有些奇怪,嗔怪道:“你不是才誇只有我不愛那些奇巧之物,貴人們也看不上這麼粗劣的針腳嗎,怎麼達官貴人又會有一臺了呢?”
說完,自己又有點明白過來:“因為咱們把第一臺縫紉機獻給了父皇?”達官貴人們就是要保持和皇室一樣的步調也要弄一臺?
黛玉好笑:“殿下,哪怕沒有獻給陛下,達官貴人們家裡,難道就沒有奴僕了?”
夫人小姐們穿針腳粗劣的衣裳出門會被人恥笑,但丫鬟小廝哪有那麼多講究,而有點體面的人家,一年多少也是要給丫鬟小廝們弄幾身衣裳的,沒有縫紉機純手縫,那得費多少功夫!
八皇子一僵:“也對……”
“只是這樣一來,各門各戶裡僱的針線上人就少了。”黛玉道,“為免他們衣食無著,咱們還是可以弄個縫紉工場的,只不在市面上賣,收拾了走京杭大運河南下,賣出國便是。”
再為小老百姓考慮,顧著國內也就是了,賣出國的東西,正好憑物美價廉搶佔市場,也沒必要心疼國外從事手工業的小老百姓——
首先,得有小老百姓,才談得上心疼啊,以目前廣州那邊的奏報和信件裡提到的,西方諸國的邏輯是得有些國力才談得上和他做生意,沒國力的直接下船開搶,所以就是中原對外便宜賣各種成品,影響的也是那些搶人家本地百姓的強盜,完全沒必要有什麼心理負擔嘛。
八皇子也是聽說過那個為了橡膠砍手的故事的,微唏噓,但嘆息完了也就罷了——國外的水深火熱還是太遠了,自己子民更值得關心些:“想來,成衣鋪慢慢置辦縫紉機,不至於過分擠壓了小老百姓的活路吧?”
“他們能有多大的産量。”黛玉安慰道,“再說了,殿下,咱們最終的目的是盡量免了百姓日日勞作的辛苦,機器始終還是要推廣的,不要那麼快罷了,那些成衣鋪子,就是最好的‘慢慢來’的路子。”
“就這麼有信心。”這也是八皇子喜歡黛玉之處——她在談民生,談理想時,真正在閃閃發光,“咱們‘慢慢來’,不一下子把縫紉機做出來的物件賣得到處都是,讓百姓慢慢知道縫紉機的好,他們就捨得給女兒置辦一臺當嫁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