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黛玉婚事 小嬌夫等你回家吃飯。
既然不是明裡掌權, 自然就不方便燒那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所以林如海接任以來,黛玉無非安安靜靜幹活, 對元嘉帝定下的各種規矩蕭規曹隨而已。
這對黛玉來說是駕輕就熟,說真的, 怕是連已故的太子都沒有她清楚元嘉帝的執政風格。
這落在了官員們眼裡, 首先要吹捧一下元嘉帝——陛下立太子後的三年常常隱身,一應事務都是太子負責, 如今太子去世,元嘉帝重新掌權, 大家夥還以為陛下您多少要適應一陣兒呢!
如今看來, 寶刀未老啊!
當然,也要看吹捧一下林大人——人都說林大人簡在帝心, 非如此也不可能在江南做巡鹽禦史一做七八年,入京沒幾年時間便飛速做了首輔, 您對陛下執政方針的理解是真的到位啊!這首輔之位您擔得起!
這樣的誇獎,於元嘉帝算是聽了就罷了, 只是在一些場合表達“哦, 朝政啊,朕年紀大了,精神也衰了, 別瞎誇啊,許多事情都是靠林卿撐著呢”。
林如海……林如海在打哈哈, 主打一個“沒有沒有,客氣客氣,哪裡哪裡”。
如果日子能一直這樣過下去,除了儲君的事情始終讓大家擔心這個國家的未來如何, 整體上,無論是官員還是臣民,都是滿意的。
就是儲君,也勉強可以放心。
因為陛下接皇孫入宮了——三皇子的兩個,五皇子的一個。
陛下新收入宮中的幾位低位妃嬪也陸陸續續承寵,目前除了賈貴人,還有一個常在也已經懷上了孩子,男女雖未定,終究也是希望。
無論是皇子還是皇孫,總之陛下是在努力想解決的辦法,想想林如海林大人兩袖清風,又不結黨營私,最壞的結果無非是新君繼位,林如海幹一幹周公霍光的活兒嘛,可以接受。
但漸漸地,人民群眾發現,林如海議事時不喜歡當場拍板,只說“待老夫回去想想”,然後第二天,最晚第三天就會給主意,有許多可以帶出衙門的公文,林大人也經常帶回府處理。
一開始,大家倒也沒覺得如何,究竟林大人年紀也大了,思路不如年輕時快捷,有些重大國事確實要慢慢琢磨,處理不完的公文人家想回家加個班,既不違反規定,也不耽誤正事,大家都可以理解。
但,一日,有個官員福至心靈,和相好的另一位官員嘀咕“林大人不會是回去和小林大人商量了,再回來定,甚至是,小林大人定的?”
——黛玉做副都禦使已是板上釘釘,就是頂頭那位都禦史都誇了好幾回小林大人幹監察工作是一把好手,官員們就是再不樂意麵對,提起來時,也不得不尊稱一聲“小林大人”。
而那一位官員倒吸了一口涼氣:“……不會吧?”
似乎還為了給自己增加信心,嘀嘀咕咕:“我看奏章上的藍批上,可都是林大人的字跡。”
——皇帝硃批,首輔藍批,元嘉帝如今只把控大政方針,奏章自然就都是藍批了。
這勉強算是說服了提出問題的人。
但官員們想不通啊!
林大人你一個鰥夫,又沒有老婆要陪,年紀大了,當年納的姨娘也早就打發走了,如果一定要加班的話,幹嘛不索性在內閣加呢?
也有內閣的其他閣老旁敲側擊過。
被林如海秀了一臉:“小女出宮後,將家中照料得齊全,書房冬暖夏涼,各色點心果子不斷,紙鋪得平平整整,墨也磨得恰到好處,案牘勞形時,能得她說上兩句監察院督查各衙門時的趣事,委實解頤,左右上值時在內閣也罷,其他時間,何妨對自己好一點呢?”
你有女兒你了不起嘍!
而既然談到了女兒,自然也有人打聽黛玉的婚事。
林首輔!小林大人芳齡十八了,就是再貼心再捨不得也要給閨女安排個婚事的,你不能誤了人家終身吶!
和林如海提婚事的,都是京中很好的人家。
當然,也不會有什麼人沒眼色,敢在林如海面前提什麼“五不娶”——權勢到了一定的程度,權勢的規矩才是規矩,林黛玉哪怕不是在陛下面前掛號的人物,只說首輔之女,嫁到別人家去,也絕不會有什麼惡婆婆敢拿那些狗屁倒灶的規矩磋磨了她。
甚至可以說,官員們在抵制黛玉做官時有多言之鑿鑿,來給林如海提親的時候就有多“嗨呀我們絕對支援小林大人在朝為官,您絕對放心我不會壓著她辭官,她的才華在後宅裡委屈了”。
但林如海都推了,說黛玉的婚事他另有安排。
官員們有點急,想說安排個啥呀十八歲都是老姑娘了!眼看著你這個首輔要做好多年,眼看著你只有這麼個如珠似玉看大的閨女,你說另有安排,你倒是說說到底是誰家啊!
要不了多久,元嘉帝都聽說了官員們一邊不喜歡女子做官來分本來屬於他們的蛋糕),一邊又各種想和林如海把婚事定下來的盛況,主打一個“如果林黛玉和我家沒有一點關系那我不支援她出門做官,但如果她嫁進我家做了我家的媳婦能給我家帶來利益,我可就t要支援她步步高昇了”的毫無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