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聽太監報陛下來了,太上皇都有點“近鄉情更怯”的心情,等元嘉帝說完了他的打算,太上皇甚至是鬆了一口氣,當然,面上看不出來,只笑而已。
元嘉帝被太上皇笑得心虛,硬起頭皮喊:“父皇……這主意成與不成,您倒說句話呀。”
太上皇在坐榻上,靠著軟枕,懶得恨不得坍成一灘水:“林如海是個忠臣。”
元嘉帝心裡哼了一句“這還用你說?”
但林如海是不是忠臣和這主意成與不成有什麼關系?你就是要誇也誇黛玉是個忠臣啊!
關系是,太上皇長嘆道:“他勸你的兩手準備,朕倒想問,倘若更極端的事發生了,你待如何?”
怎麼個更極端的事呢?
——倘若元嘉帝沒能如願活到皇孫們長成,那自然觸發的是“八皇子繼位”的結果,但八皇子如果登基沒多久,孩子都還沒生下來便也去了,立誰?
元嘉帝知道太上皇的意思,但心裡非常抗拒立皇弟。
國賴長君,此話不假。
但政出多門,也是大忌。
倘若真用了元嘉帝這個方案,到八皇子繼位時黛玉已經實際掌權很多年了,至親至疏夫妻,倒是不擔心八皇子和黛玉關於權力會如何磨合,但八皇子去世後再立“皇叔”,那多年來所形成的政治風氣,保不齊就得掉一個個兒。
這對國家元氣的影響,實在讓人很難下定決心。
元嘉帝深深吸了一口氣,道:“父皇,如東漢時,亦多有孤兒寡母掌權之事,東漢國祚也延了許多年,倘使東漢不是那些孩子皇帝都沒辦法長大,也未見得後面會天下大亂 。”
太上皇微微凝目:“孤兒寡母,那也得有孤兒啊。”
——我剛剛問你的是,如果小八沒來得及有孩子呢?
元嘉帝默了一下,道:“八郎,也可以過繼侄子的。”
這就是鐵了心想扶黛玉了,為此根本不考慮那些已經長成的“皇弟”。
也可以理解。
皇弟在元嘉帝這裡,除了已故的怡親王,其他都是麻煩。
但黛玉是元嘉帝一手教出來的,她繼承了元嘉帝的所有政治理想甚至進一步發揚光大,某種程度上他們之間已經比普通父子更為親密,那是師徒,是傳承,是我因為人類壽命的極限已經不可能親手實現我的夢想,所以我想看你去實現。
太上皇長出了一口氣。
說真的,從元嘉帝願意行如此的險招去幫助一個繼承了自己政治理想的女孩,已經足夠看到這個自己評語“戒急用忍”的孩子是如何的性烈如火,如何的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
但又真的讓人羨慕。
兒子在子嗣上雖然讓人遺憾,但能有那樣一個願意代他去實現夢想,也有能力實現他夢想的“弟子”,也夫複何求了。
許久,太上皇笑了一聲:“皇位是你的,你來定吧。”
究竟你是我的兒子,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接下來的日子……非但你要好好養生再活二十年,就是我也想好好活著看看你想實現的政治抱負究竟美好到了什麼程度,讓你願意放下這樣大的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