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回首,元嘉帝發現自己都離不開黛玉了。
她寫的節略能讓自己會心一笑,她管的鎮撫司真讓元嘉帝沒再操一點心,她推辭不過最終答應在一些不那麼要緊的奏章上寫的票擬讓元嘉帝覺得熨帖,她去彌合的自己和太上皇之間的父子關系給元嘉帝少了多少麻煩,這樣的小棉襖別說出宮備嫁,就是去圓明園休息兩天都讓元嘉帝覺得渾身彷彿有螞蟻在爬。
焦慮了好幾天,始終無法自我開解,去找貴妃抱怨,貴妃倒笑起來:“陛下若捨不得,婚期過後,讓黛玉照常入宮當值不就好了,小八都說中饋不中饋的,弄兩個管家一樣的。”
“朕倒不是擔心小八的中饋,只是怕世人議論。”元嘉帝還是很苦惱,“公公和兒媳,總是要避嫌的。”
貴妃美目流轉,笑道:“那父親和女兒呢,要避嫌否?”
元嘉帝眼睛一亮。
“不過也就是這麼一說。”貴妃道,“妾身倒是覺得,收義女不如允她考科舉。”
這話當然有貴妃想為天下女孩子說句話的私心,但元嘉帝也不介意,想了很久,還是覺得下不了這個決心:“罷了,左右這一科已經是過了,下一科,再看吧。”
貴妃也不強求,依舊眉目溫柔的侍奉君王而已。
倒是蘇瑾來給黛玉說,自己總有出宮的一日,到那時,內務府諸事,又託付何人?
黛玉看蘇瑾的目光都有些奇異:“姐姐預備去做王妃了?”——說好的要和我一起承擔,要先去做一個有事業有權力的已婚婦人呢?
“倘若我能留在京中。”左右無人,蘇瑾也沒那麼三緘其口,“我必陪你走下去。”
這話裡的意思讓黛玉警惕:“六殿下還是想出京……”
蘇瑾點頭,又道:“也不瞞妹妹,我也想去。”
黛玉挑眉。
“他並不攔著我做我喜歡的事。”蘇瑾輕聲道,“他也看了我那篇士紳一體納糧的文章,他覺得兩廣那邊可以試試看。”
黛玉深思起來。
她不是很認同士紳一體納糧,並非這個政策有什麼問題,而是很難有一個去執行的人,但如果六皇子願意去做這個人,並且不是全國推行,找一個士紳力量沒那麼強的地方先做著,幾乎是最好的選擇。
何況兩廣的民風比起京城和江南還是要粗獷得多的,粗獷好,沒那麼多規矩約束,女人就是出門做事,也不會被人詬病太多。
黛玉笑了起來:“那我祝姐姐萬事順遂,若是當真有地方能把士紳一體納糧推行了,於國於民,都有莫大的好處。”
“這我知道t。”黛玉沒有阻攔,也讓蘇瑾悄悄鬆了一口氣,“不過我來找妹妹,倒不是為了讓妹妹在陛下面前美言兩句,而是想問,這內務府的事……”
黛玉問:“姐姐可有人選?”
“當日入了內帷考第二場試的女孩。”蘇瑾唏噓起來,“薛才人出宮了,我如今也要出嫁了,剩下妹妹和吳昭容,妹妹就不提了,吳昭容處理宮務倒也清爽利落,但我總覺得,她對這些事,興趣不大。”
黛玉和吳青霜接觸不多,能想起來的,還是圓明園裡那飛快掠過耳畔的風。
“姐姐和我一起見見她吧。”黛玉笑起來,“我也猜她對這些事興趣不大,但內務府好歹還偶爾有出宮走走的機會呢,做女官可是一步都難出宮的,倘若她自己願意,我再向陛下舉薦。”
吳青霜很快就被約了出來,聽了蘇瑾一點沒遮攔的“我看你似乎不是很喜歡這些,但黛玉堅持想問問你”,笑了:“確實。”
蘇瑾看向黛玉,一副“我說吧”的樣子。
但吳青霜有轉折:“只是不給上頭的人看看我並非一點本事也沒有,如何讓他們給我更多的機會呢。”
說起來,吳青霜原本以為自己就是嫁給五皇子的命了,因此也認真打量過五皇子。
該說不說,看不上。
五皇子只佔一個清醒,既沒有文采華章,也不能彎弓搭箭,做王妃確實是很多女孩的夢想,但吳青霜覺得這樣的丈夫實在沒勁。
原本皇室要賜婚,吳青霜也不好如何,但這回元嘉帝竟給五皇子賜了別的閨秀,吳青霜可是好好鬆了口氣——丈夫嘛,就是皇室不安排,等自己十七八歲了,家裡人會請旨讓自己出宮的,到時候換一個至少看得順眼的也就是了。
吳青霜沒被賜婚的公案,黛玉和蘇瑾倒是都清楚,未嫁的女孩,也委實不好向帝後打聽怎麼臨時改了主意,但聽她這頗有野心的一句話,兩人眉頭都挑了挑。
一時間,也琢磨不出來吳青霜說的更好的機會是什麼。
“不過我是沒辦法比蘇姐姐的耐心的。”吳青霜沒有管二人的心事,只攤手,“要做得這麼事事周全,也費勁,但我若來做蘇姐姐這攤子事,需要人幫我。”
蘇瑾是真想把自己這個位置留給有志氣的女孩子,趕緊問:“誰?”
“榮國府的三姑娘。”吳青霜道,“賈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