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不知跟著逃席的是誰?想來外婆家的女眷不敢這麼跳脫,該不是蘇姐姐吧?
她倆幹嘛呢?偷偷聯詩?
八皇子也不敢弄出水聲來,就側耳去聽,卻不曾想是這樣的剖白之語,一時都呆住了。
女孩子處境艱難,八皇子是知道的。
黛玉能殺出一條血路,其中到底經過了多少驚心動魄,八皇子都參與過戶部欠賬的事了,他都頭疼的如何在兩個皇帝之間取得平衡,可黛玉做到了,可見也是熬了許多心血的。
如今,蘇姐姐……
對著彎月,八皇子輕籲了一聲,突然開始思考,自己要不要正經去爭一爭皇位。
說真的,他原本不是很稀罕。
這來源於貴妃的耳提面命——妻子會“悔教夫婿覓封侯”,母親的情緒只能更甚,尤其貴妃還不明不白地死過兩個兒子,更助長了這份情緒。
不過,現在八皇子有點興趣了。
五哥六哥已經不可能了,三哥……也就那樣吧,用腳趾頭想都知道六哥出事了,最得益的就是四哥,但如果真的是四哥對六哥動的手……
八皇子想起來了自己那次溜去四皇子的屋子,沒有什麼障礙就看到了黛玉的條陳。
當時八皇子淨想著為父分憂了,沒琢磨太多,但加上六皇子不明不白墜馬的事,想想那樣要緊的條陳為什麼能隨便放,四哥應該不會故意讓自己看到,要推測,就只能是少年心性,他不喜歡這份條陳,所以先憤怒地扔了一下,甚至還恨不得踩兩腳。
那麼,四哥不喜歡這份條陳,他會喜歡黛玉麼?
等他做了皇帝,黛玉會如何?
八皇子覺得不樂觀。
再論他對黛玉的觀感……
八皇子從來沒正眼看過哪個女孩,就是貴妃偶爾召進宮的閨秀他都興趣寥寥,實在是那些姑娘太木偶了。
規矩一定是教養嬤嬤調.教過的,人品一定是端莊賢淑溫柔不爭的,也只有寫兩句詩能稍微看出點內心真意,但前腳寫完了“好風憑借力,助我上青雲”,後腳就該怎樣怎樣了,終究無趣。
但黛玉有趣。
她嬌嬌弱弱一個女孩子,會向父皇求了去圓明園玩;她本應該以女紅針鑿為本分,卻能和他頭碰頭研究那麼久如何追債;蘇瑾那番話換別的女人都要懷疑“你是不是要和我爭位置了”和“路我走出來了,你這會兒來摘桃子了?”,她卻願意提供幫助,願意以“修路是為了更多的人能走”的心態女孩子幫助女孩子。
她真的有青雲志,她也在實現自己的青雲志,而這樣的她,哪怕是頭發絲都透露著吸引力。
爭個皇位,娶她,看她能做到什麼程度。
就怕回頭她帶著自己一起宵衣旰食,倒耽誤了自己遊戲人間。
其中選擇,有點艱難吶。
八皇子痛苦地揉了揉腦袋。
這且不論,蘇瑾的文章是很快送到了元嘉帝這裡。
看完全文,元嘉帝是要拍手稱快的。
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也是他的夢想呀!
準確來說,曾經的夢想。
王朝傳了好幾代,土地兼併到了一定的程度,若是個有夢想的君王,肯定想改革稅制,抑制豪強,讓普通百姓能活得下去,這不只是儒家所宣揚的為政者應當如何如何的道德問題,更是能讓國家多延續幾代,自己能受多少年香火的現實問題。
但,這不太上皇還沒死嘛這句劃掉)
但,黛玉給的那個解法更好。
因為元嘉帝再肝,一個人是不可能管得了一個國家的,或多或少都得找人幫忙,而必然要給幫忙的人分潤一定的利益,“不納稅”本身就是一種利益,因而想撬動科舉體系帶來的龐大士紳團體,核心在於找另一個能幫助君王管理國家的團體,否則事情根本圓不下來。
大明找的是太監,可這條路已經被祖制堵死了。
元嘉帝其實想找皇族,但實在以廉親王為首的一幹人等不怎麼聽話。
找勳貴……你看看四王八公吧!裡頭有能拎得起來的人物嗎!
甚至考慮一下女官都覺得考慮不下去,時代問題,和黛玉一樣的好孩子,太少了。
唯一的解法是,弄它上千個對自己開刀的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