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句話,讓朱允炆等人都沉默了。正所謂君意難測,想這種國家大事,臣子有任何的想法,都不如皇帝的一句話。
朱允炆問道:“老師,您這話的意思是?”
我果然的回道:“也沒有什麼意思。既然倉頡順要歸順大明,這本是一件事好。燕王所提的內容。也全都是為了大明著想。不過。”
我停頓了一下,朝著周邊的人看去。
“不過什麼?望天師大人直言!”方孝孺問道。
“也沒什麼了。先上早朝再說吧。”
我的話,讓朱允炆等人都是一頭霧水。
早朝之上,文臣武將拜過朱元璋之後,朱元璋高呼道:“燕王上書,蒙古倉頡順率部眾要歸順我大明,而且燕王上書中說的清楚,倉頡順根本會率眾進入中原。燕王提議,大明效仿大漢之故事,提出和親政策。你們說說吧。現在應當如何?”
朱元璋的話音剛落,兵部尚書傅上佐出列,高呼道:“啟稟陛下。”
朱元璋說道:“傅上佐,你有何議?”
“回陛下,蒙古軍想來反覆無常。臣以為不可輕信。切多年來蒙古與大明多次交戰,每每戰敗,若倉頡順忍辱負重,潛伏大明內部,到時候跟朵木爾裡應外合。陛下,我朝當知如何?”
“這?”朱元璋猶豫了。
而我對傅上佐瞭解頗深,這個人為人正直,剛正不阿。當年,我上臺成為護國天師,所有人都對我阿諛奉承。那時候傅上佐只是並不的小小侍郎而已。傅上佐對我卻不屑一顧。後來經過我的觀察和了解,傅上佐卻是一位人才。在老兵部侍郎童格病逝後,我就向朱元璋推薦,由兵部侍郎傅上佐繼任。
傅上佐所言,並非不可能,而且我清楚,傅上佐並非對蒙古有偏見。多年來傅上佐辛辛苦苦工作,在朱元璋的心中是非常有份量的。
“傅尚書所言詫異。”
只見刑部尚書費麒出列,口中叫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多年來蒙古大軍試圖反撲中原,可皆有我朝大將擊退。蒙古大軍遠在漠北,雖自古蒙古兇殘,但蒙古之內,皆有良善之人。臣聞之,倉頡順乃是朵顏部族的首領之一。而且倉頡順也多次上書給朵木爾,希望朵木爾不與我天朝為敵。怎奈朵木爾剛愎自用。這才使得孛兒只斤部和朵顏部內戰。”
刑部尚書費麒,當年在奪嫡內鬥之中,屬於燕王派。所以當傅上佐發言之後,費麒連忙就站了出來。
以理論裡,費麒所言,也算是正確。
費麒說道:“陛下,臣聞之,倉頡順乃是真心歸順我天朝,若陛下以恩待之,臣相信。倉頡順勢必對我天朝,對陛下效死力。”
費麒的話剛剛說完,又一個人站了出來。
“陛下!”站出來的人乃是禮部尚書洪木峰。
洪木峰叫道:“陛下,臣以為刑部尚書費大人所言極是。自古有言,以夷制夷。燕王、晉王都多次出兵反擊蒙古,怎奈,蒙古大漠地稀荒蕪。臣以為,蒙古早已今非昔比。若像邊境安寧,臣以為,天朝應做早圖,而收降倉頡順,以倉頡順對大漠的瞭解。假以時日,掃滅天朝大患蒙古,指日可待。”
禮部尚書洪木峰,以前是晉王黨的。不過在晉王和燕王返回封地之後。似乎洪木峰也脫離了原本的奪嫡之隊。
“啟稟陛下,臣以為費尚書和洪尚書所言極是,收降倉頡順,對我天朝百里無一害。”工部尚書連蔚出列道。
“陛下,臣啟奏。”此時的戶部尚書燕通出列道:“陛下,非我族人其心必異!臣以為,收降倉頡順可以,但不可使其進入中原。且根據臣的瞭解,倉頡順已經過年四旬。當朝的公主,大已出閣。臣以為,陛下可命人在北地封倉頡順一地,使其族人在北地生活。一來,免除了後顧之憂。二來,以我朝大將秘密察之。若倉頡順極其部眾若有反意,可直接出兵。臣以為,此乃上上之策。”
六部的尚書,已經有五位公開表態。只有吏部尚書田昭就站在人群之中一言不發。
而滿朝的文武,基本上就分成了兩派。一派就是支援燕王的提議,收降倉頡順。不過這一派中,也分成了兩派,那就是一派完全支援朱棣的提議,那就是收降倉頡順,然後聯姻。而另一派就猶如戶部尚書燕通所言的謹慎派。收降倉頡順,但是小心提防。
另外的一派很是堅決,那就是主戰派,不收降倉頡順。
在朝堂之上,文武大臣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而我發現,朱元璋似乎很猶豫。因為我知道,朱元璋對蒙古是非常有恨意的。若不是漠北遙遠,朱元璋勢必舉全國軍力,御駕親征大戰蒙古。
不過我的觀察中,似乎發現朱元璋很是喜歡燕通的提議。那就是收降倉頡順,但是不和親。小心提防。
朝堂之上爭辯的很是激烈。而我一直就是站在一旁,默不作聲。
所有的文臣武將也都習慣了。因為多年來,我一直都是這樣。
朱元璋把目光轉移到了我的身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護國天師,汝意如何?”
看到朱元璋親自問我,我出列,施禮道:“啟稟陛下。臣以為!”
我一發現,所有人的目光都轉移到了我的身上。
“臣以為,無論倉頡順真心歸降天朝也好,假意歸降天朝也罷。問題都不在於倉頡順,而是在於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