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學生有一事不明,望您指教。”
本來我打算先回去辦公。但是看到朱允炆似乎還有一些事情想不通。我知道,剛才朱允炆是在顧慮朱元璋的話。
本來我不太願意跟朱允炆多接觸。我深知面前的少年,就是我最大的敵人。可是在跟朱允炆相處幾次,我的直覺告訴我。朱允炆卻是有朱標的影子。可以活脫脫的稱呼為朱標二世。
看到朱允炆真心奉我為老師,那種恨我實在無法發作。
我沉思片刻,最後喃喃的說道:“皇太孫,有何事不明,但講無妨。”
朱允炆也沒有隱瞞,連忙問道:“老師,您認為現在大明何人能夠掌兵?”
我一皺眉,一瞬間不明白朱允炆的意思。
朱允炆說道:“宋太祖之所以黃袍加身,能建立宋朝。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將士的支援。現在大明的老將,死的死、亡的亡。萬一國家遇難,何人可以擔當重任啊?”
我雖然臉上沒有露出表情,但是內心卻非常佩服朱允炆。
朱允炆今年才二十出頭,不過這一份老成和顧慮,絕對不是這個年齡應該想到的。由此可見,朱允炆每一天想的就是如何治理國家,保護大明的政權。
我點頭說道:“皇太孫所言極是,確實當初追隨陛下的大將,死的死、亡的亡。”我猶豫了幾秒鐘,緩緩的回答:“一時間,我也無法回答你。”
朱允炆說道:“我聽聞老師在南昌之時,兵不血刃就捉拿了南昌王。在成都指揮得當,剿滅了逆賊。如果老師執掌兵權,您看?”
我瞬間就被嚇一個激靈。
我連忙回道:“皇太孫殿下,您說笑了。在南昌之時,我無非就是僥倖。而在成都,我身負重傷。統兵的將領乃是燕王。如果不是燕王指揮得當。或許在成都我等皆會死於非命。”
畢竟那時候的朱允炆還小,根本不知道其中之事。但朱標事後也一定對朱允炆講過。所以朱允炆對我非常尊敬。
我連忙想到了一個人,連忙說道:“皇太孫殿下,其實有一個人雖然沒有帶過兵,不過我看此人熟讀兵法。而且對兵法有著獨到的見解。”
朱允炆眼前一亮,連忙問道:“是何人?”
我笑道:“難道皇太孫天下不知道那人是誰?”
我這麼一說,朱允炆卻是一愣。
我回道:“齊泰!”
朱允炆聽到了答案,恍然大悟。
朱允炆連忙問道:“老師,您認為齊泰可堪大任?”
“當然了,我與齊泰共事這麼多年,齊泰的本領確實很多。皇太孫殿下,您看人還是比較準的。我本是布衣,哪裡懂得處理政事。若不是有您推薦的方孝孺、黃子澄、齊泰三人為我幫忙。我早就給陛下丟透了人。”
“老師,您過謙了。”
我並沒有虛言,卻是方孝孺三人幫助我之後,我的就沒有那麼煩心。畢竟這三人都算是大才。瞬間幫助我解決了不少的問題。
尤其是在我看到朱允炆那滿意的表情,我就知道。日後這三人,勢必會成為朱允炆的左右手。
我們閒聊了幾句,便各自返回各自的宮殿辦公。
其實我現在也沒有多少公務需要處理,因為我身邊有三個能幹之人。邊學邊幹,也事半功倍許多。
“天師大人!”“天師大人!”方孝孺等人來到了我的面前。
“今日所有的公務都處理完了。”方孝孺說道。
“是嗎?三位都辛苦了。”我回道。
方孝孺回道:“在天師大人賬下效勞,我等豈敢稱苦。”
“三位先生,太過謙了。”
我為人隨和,跟方孝孺三人共事,沒有鬧過紅臉。這幾年的相處,也算是感情頗深。
黃子澄說道:“天師大人,三年一度的科考,不知道這一次的主考官,天師大人以為何人能夠擔任呢?”
我摸了摸下巴,喃喃的說道:“不知道三位先生以為如何呢?”
方孝孺說道:“我看不如由吏部尚書汪從文為主考官,不知道天師大人以為如何?”
我又朝著黃子澄和齊泰望去。
黃子澄說道:“汪尚書為人正直,且文筆風流。黃某以為汪尚書正是最佳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