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陳友諒已近乎瘋狂。腦子裡已經聽不進任何人的話。尤其是陳友諒此時看到自己的結義兄弟張定邊,更是憤怒至極。
張定邊在陳友諒現在的眼裡,就猶如一個魚刺扎喉。若不是張定邊的勢力猶在。陳友諒必除之。
張定邊拱手說道:“陛下,雖然現在我軍士氣如虹。不過現在與朱元璋決戰,為時過早。我看不如班師回朝。守住都城江州,再圖後進。”
“什麼?”陳友諒大怒。
陳友諒臉開始抽搐,看著臺下的張定邊,陳友諒怒道:“現在朕從江州誓師,誓要與朱元璋決一死戰。現在兵將一心。朕揮舞六十萬大軍,即可隨時消滅朱元璋。你卻叫朕退兵。簡直就是豈有此理。”
此時的陳友諒心中已經起了殺死張定邊之人。
陳友諒心中暗道:待朕一統天下,一定要除掉面前的張定邊。
一旁的張必先,是何等的聰明。張必先是陳友諒和張定邊的結義兄弟,自然瞭解兩個人的脾氣。雖然張必先也看出來,此時已成為皇帝的陳友諒,早已經高高在上。現在完全聽不進去當初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之言。而且眼神之中還露出了殺氣。張必先心裡暗道:糟糕!
張必先偷看了一眼張定邊。這才發現,張定邊也是不打算退讓一步。
照理說,張定邊是行軍打仗多年的大將。無論是武功、治軍、還是謀慮。都遠勝與陳友諒一籌。而且張定邊盛名在外,早已經把朱元璋的麾下打了一遍。一向狂妄的常遇春見到張定邊,也只能敗退。
不過張必先內心裡感覺到,此時與朱元璋決一死戰,絕對是上策。一來,陳友諒水軍有著極大的優勢。朱元璋水軍遠不是陳友諒的對手。二來,陳友諒多年招兵買馬。軍隊早已是朱元璋的數倍。如果不趁著現在一舉拿下朱元璋。以待日後朱元璋發展起來。那必然更是難打的對手。
張必先不懂,為什麼鄒普勝和張定邊不建議提早決戰。
張必先不想在大戰之前,使得君臣之間有矛盾。更加不願意看到,當年結義的兄弟反目。
張必先連忙站出,拱手高聲喊道:“陛下。太尉多年行軍,必然有他的謀慮。不過現在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不如讓太尉留守江州,以穩固我們後方。”
如果不是張必先站出來,此時的陳友諒勢必與張定邊翻臉。
陳友諒畢竟是一個有謀慮之人。陳友諒此時也清楚,張定邊多年行軍,其麾下大將均是陳漢的頂梁支柱。如果不妥善的擺平張定邊,那張定邊的手下,勢必會猶如當年一樣。像殺死徐壽輝一樣,殺死自己。
陳友諒壓了壓心中的怒火,看著一臉怒氣的張定邊。
陳友諒心裡暗道:給我等著,張定邊啊張定邊,早晚我得除了你。
陳友諒緩和了好半天,勉強擠出笑容。
“丞相所言極是。太尉所講的也對。既然如此。我就分兵五千,讓太尉回守江州。”
“什麼?”張定邊心裡極為不痛快。可是又無可奈何。
張必先偷偷的拉了一下張定邊,心裡暗道:我的祖宗,你可別說話了。
張定邊看著張必先不聽的對著自己使眼色。張定邊就算是有千言萬語,此時也講不出來。
陳友諒兇狠的說道:“敗軍之將於光、歐普祥二人也跟隨太尉返回江州。如果再出紕漏,朕必將二罪歸一。到時候眾將再求情,朕會一併處死。退下去吧。”
陳友諒下達的最後指令,張定邊除了服從,早已經無可奈何。
張定邊心裡清楚,此戰陳友諒必敗。朱元璋雖然兵力遠不及陳漢,不過朱元璋手下大將絕非善類。而且朱元璋帶兵更不簡單。最重要的就是,此時的陳友諒,已經讓張定邊失望之極。
與當年雄姿英發,致力於驅除大元的陳友諒,早已判若兩人。
於光、歐普祥二人受到軍刑,早已經被打的傷痕累累,若不是手下副將前來,就趴在船板之上,根本無法翻身。
於光和歐普祥也聽到了陳友諒最後的命令。
兩個人你望著我,我望著你。誰也不說話。
此時兩個人深知,現在的陳友諒根本不會估計君臣之情。一旦內心兇性大發,保不齊會受到什麼處罰。
兩個人原本是願意戰死沙場的大將、此時也心灰意冷。
“哎!回江州就回江州吧。”於光無奈的嘆氣。
張必先還是明白人,在張必先的安排下,點了五千精兵良將交給張定邊。
張必先在船頭看著張定邊,張必先嘆氣說道:“三弟啊。陛下的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不管怎麼說,陛下是皇帝。雖然三弟你本事通天,可咱們是皇帝的下臣。無論何事,皇帝都是我們的主子。”
張定邊此時也無力在說什麼。
“二哥,保重。我觀此戰,我軍必敗。辛辛苦苦這幾年咱們兄弟打下的江山,毀之於一旦。可惜啊!可惜啊!”張定邊仰天長嘆。
張必先連忙朝著左右看去,一把攔住了張定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弟啊,此話可不敢亂說。如果傳到陛下耳裡。就算是為兄也無法保護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