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的軍隊在誓師大會之後,氣勢如虹。以長江上游為主,戰船超過千隻。以二十為一隊,橫江佈陣。
江岸對面,朱元璋也集結了二十萬軍隊,與陳友諒隔江對峙。
朱元璋眾人隔江觀望,看到長江上游的陳友諒戰船望之如山。
大將李文忠連忙說道:“主公,現在陳賊氣勢如虹,探子回報,在陳友諒出兵之前,在江州誓師,所有兵將齊心要對主公決戰。我看不如現在後退。將陳賊的戰線拉長,後方補給拉長,減弱陳賊士氣,方為上策。”
朱元璋沉默許久,搖頭說道:“思本啊。你說的或許是對。但是我們已經退無可退。雖然陳友諒集結兵力六十餘萬。不過他們並不是水陸分兵,而是把全部的兵力都集結在長江之上。這場仗不管我們後退多遠,陳友諒這個奸賊都會得寸進尺。”
朱元璋看著身旁的一些將領,喃喃的說道:“怎麼?你們也都害怕了?”
有一些人不敢之言。
常遇春連忙叫道:“陳友諒這個奸賊怎麼會打仗,就算是御駕親征,我老常也不懼怕於他。”
徐達也附和道:“主公,我看不如速戰速決。”
在朱元璋身邊的最忠心的兩個將領徐達、常遇春一發言。眾人都萬分的慚愧。
同樣在朱元璋麾下為將,不管遇到什麼狀況。徐達、常遇春二人從未退避。剩餘的將軍萬分的慚愧。
湯和連忙叫道:“主公,給我三十隻戰船,我必擊退陳友諒這個奸賊。”
朱元璋連忙叫道:“很好!鼎臣,我就給你三十隻戰船,前去破敵。”
“遵命。”
湯和下去排兵佈陣。眾人跟隨在朱元璋的身邊,隔江觀望。
陳友諒此次是孤注一擲。將陳漢的文臣武將都齊聚戰船之上。
陳友諒並非是狂傲,從小陳友諒就以打漁為生,經常於水為伴。所以對船有著很大的研究。尤其是水性陳友諒極好。
陳友諒這就是打算用自己的優勢於朱元璋決戰。
“報!陛下,江對岸有三十隻戰船,奔我戰船而來。”
“很好!”陳友諒緩緩的從龍椅上站起,在船頭上了望。
陳友諒興奮的說道:“朱元璋啊朱元璋,竟然敢於我海戰,你有幾斤幾兩難道我不知道嗎?”
說著陳友諒看著身旁的將領叫道:“哪位將軍敢出戰。”
“陛下,某不才,願意出戰,剿滅匪軍。”
陳友諒觀之,說話之人乃是手下大將於光。
而此時也有人站出高喊:“末將也願往,助於將軍一臂之力。”
陳友諒再次觀之,說話之人也是手下大將歐普祥。
陳友諒滿意的點了點頭,喃喃的說道:“兩位將軍,可需要帶多少戰船?”
“三十隻就夠。”於光叫道。
陳友諒點頭說道:“好!傳我將令,就命於光、歐普祥二人率軍出擊。”
“是!陛下。”“是!陛下。”
於光、歐普祥二人快速整軍,立刻出戰。
以湯和為首的三十隻戰船在長江之上,與於光、歐普祥的三十隻戰船長江之上對戰。
兩軍二話不說,順勢就在長江之上發生了海戰。
“轟!”“轟!”“轟!”最開始以船炮相持。那可真是壯觀、你一炮、我一炮。炮聲響徹長江兩岸。
當雙方的戰船靠近,戰船上計程車兵,不是你跳到我的船上、就是我跳到你的船上、開始肉搏的拼殺。
這一場戰爭,整整打了將近一個白天的時間。雙方都損失慘重。直到最後一艘戰船沉入海底。第一場戰鬥,以雙方全部兵力戰死在長江之上,結束。
“主公!我老湯未能戰勝陳友諒這個奸賊。特來領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