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古寺的僧人看似木訥,實則各個深藏不露。"唐音茹續道,"寺中藏經閣有幅《達摩面壁圖》,看似尋常壁畫,實則暗藏''金剛伏魔棍法''的玄機。五年前有個江洋大盜潛入偷經,被掃地僧一杖點中穴道,竟在寺前跪了三日三夜,最終剃度出家。"
"道宗的符咒術就更妙了。"她眼中閃過一絲笑意,"曾有弟子在長安城設攤算命,實則暗中觀察妖人動向。有次魔教護法化作書生試探,道宗弟子看似漫不經心畫了張''平安符'',實則是''鎮魔籙'',那護法剛接過符紙,便被燒得原形畢露。"
說到繡門,唐音茹忍不住笑出聲來:"妙音師太的繡繃裡藏著七十二根銀針,每根都淬過不同的毒藥。有次參加武林茶會,隔壁桌的公子言語輕薄,她指尖微動,銀針便穿透茶盞,正巧釘在那人袖口的繡花上——既教訓了登徒子,又不損自己清雅名聲,當真是女中諸葛。"
提及青丘山,唐音茹的神色變得鄭重:"去年我曾在玉華河畔見過一位青丘弟子,她身邊跟著一隻白額猛虎,卻溫順如犬。那女子用木葉吹奏《百鳥朝鳳》,竟引得群鳥盤旋不去。"她忽而壓低聲音,"江湖傳言,青丘山藏著能起死回生的靈藥,只是從未有人見過真容。"
"邪望谷......"唐音茹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忌憚,"谷主的''攝魂術''能讓人親手弒父殺兄。十年前曾有正道高手誤入谷中,出來後竟屠殺了自己滿門。若在路上見到面色蒼白、瞳孔泛灰之人,切記繞道而行。"
雲逸聽得掌心冒汗,忽覺喉頭乾澀,端起茶盞卻發現早已喝空。唐音茹見狀,輕笑一聲為他斟茶:"少爺可是怕了?"
"不是怕,"雲逸望著杯中搖曳的茶湯,"是覺得這江湖......比我想象中更遼闊。"他忽然抬頭,目光灼灼,"唐姐,明日我想先去會會那些在演武場切磋的江湖客。"
"好個初生牛犢不怕虎!"唐音茹擊掌讚歎,"不過切記——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她指著樓下拎著酒罈的灰衣漢子,"那人腰間掛著三枚骷髏頭,便是邪望谷的外門弟子。若遇見,不必硬碰硬,只需說''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便可保命。"
雲逸將這話默默記下,忽聞樓下傳來兵器相交的錚鳴。他起身望向窗外,只見一名少年正在演武場舞刀,刀光雖稚嫩卻透著股狠勁。陽光落在少年汗溼的後背,映出與他腰間相同的雲紋刀鞘——那是江湖新生代的鋒芒,正在烈日下悄然綻放。
"唐姐,"雲逸握緊腰間刀柄,"我忽然明白師父為何讓我下山了。"
"哦?"
"因為真正的江湖,永遠在山外。"
唐音茹的指尖在雲逸腰間的刀柄上輕輕點了點,眼中泛起笑意:"你大師伯啊,人稱''鐵血刀客'',當年一柄斬馬刀在漠北連斬魔教七大高手,刀身染血三日不褪。"她忽然想起什麼,從袖中摸出一塊陳舊的錦帕,展開後只見上面有一道寸許長的刀痕,"這是二十年前刀宗與古劍門比鬥時,凌塵子的劍劃開的。如今兩派每年在華山論劍,表面上是刀劍相向,實則......"她輕笑出聲,"去年大師伯帶了壇自釀的燒刀子,凌塵子回贈了幅親繪的《松鶴圖》,說是''刀劍無情,人有情''。"
說到此處,她神色陡然一肅:"只是近來魔教勢大,連一向避世的刀宗都遣了弟子下山。那東方寒雪......"她頓了頓,似在斟酌用詞,"十年前不過是魔教分舵的一個侍女,如今卻能驅使陰魂厲鬼。上個月在秦嶺古道,她設下''血河陣'',將三十六位正道弟子的精血吸乾,現場只餘下一堆白骨。"唐音茹的聲音裡帶著幾分寒意,"正陽門大弟子秦逸飛,人稱''鐵劍書生'',竟被她的''蝕骨粉''傷了奇經八脈,如今只能在藥王谷泡著藥浴續命。"
"武林盟主獨孤武寧無奈之下,只得廣發盟主令,將大會延後至臘月。"她指尖在桌面畫出一道弧線,彷彿勾勒出王都的輪廓,"不過這''至尊少年榜''倒是件新鮮事。清月海閣的小閣主蘇晚晴,今年才十三歲,已能在湖面踏波而行;天風宗的''小天師''李昊然,十歲便煉成了''天風三變''。"唐音茹忽然握住雲逸的手腕,感受著他脈搏下蓬勃的氣血,"但老身瞧著少爺的根基,倒也未必會輸。當年老爺在你這般年紀,已能徒手劈開碗口粗的樹木。"
雲逸挑眉,故意逗她:"唐姐這話可不像在拉生意,倒像是在押注。"
"自然是押注!"唐音茹擲地有聲,"若少爺能奪下榜首,老身便在酒樓門前立塊''狀元匾'',凡上榜少年來用餐,一律免單三日!"她忽而壓低聲音,眼中閃過狡黠,"再說了,刀宗與古劍門斗了這麼多年,也該出個少年英雄,讓那些練劍的老兒瞧瞧,咱們使刀的也不是好欺負的。"
暮色漫進雅間,將兩人的影子投在窗紙上。雲逸望著樓下提著燈籠的行人,忽覺那些跳動的光斑好似江湖中閃爍的刀光劍影。他摸出腰間的刀,刀柄上師父刻的"破雲"二字在燈籠下泛著幽光——那是期許,也是使命。
"唐姐,"他忽然站起身,刀鞘在青磚上磕出清響,"明日我便去演武場。若遇見東方寒雪的人......"
"便用這招。"唐音茹從懷中取出一枚玉牌,上面刻著一朵盛開的蓮花,"這是藥王谷的''清蓮令'',見令如見谷主。遇到危險時捏碎它,自然會有谷中弟子來援。"她將玉牌塞進雲逸手中,觸到他掌心的薄繭,心中忽然一酸——這雙手本該握筆捧書,如今卻要握刀闖江湖。
雲逸將玉牌收入懷中,望向窗外愈發明亮的燈籠。"江湖酒樓"四個大字被照得通紅,恍若一團燃燒的火焰。他忽然明白,這江湖從來不是某個人的江湖,而是無數人共同書寫的傳奇——有人在刀光劍影中求名,有人在人情冷暖中尋義,而他,終將在這煙火與血光中,刻下屬於自己的印記。
"唐姐,"他轉身時嘴角揚起笑意,"若我真拿了第一,便將那狀元匾換成''破雲樓''如何?"
"好好好!"唐音茹笑著搖頭,"只是到時候,可別嫌老身囉嗦,要你給酒樓寫招牌。"
兩人的笑聲混著樓下的喧囂,飄向漸深的夜色。雲逸摸了摸腰間的刀,忽然覺得這柄陪了他十年的兵器,此刻竟比任何時候都要輕快——因為他知道,在這萬家燈火的江湖裡,正有無數故事等待著被開啟,而他,終將成為那些故事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雲逸與唐音茹在酒樓門前揖別時,天邊最後一縷晚霞正化作青灰色的暮靄。他沿著朱雀大街信步而行,靴底叩擊青石板的聲響,混著街邊糖炒栗子的焦香與繡樓女子的笑鬧聲,織成一片暖紅的市井煙火。然而方才席間聽聞的江湖秘辛,卻如冰針般紮在他後頸——唐音茹談及魔教時驟然壓低的嗓音,還有她眼中一閃而過的忌憚,都在暮色中化作沉甸甸的陰影,壓得他掌心微微發潮。
王都城外百里,深秋山脈如一條蟄伏的巨龍,在夜色中展開嶙峋的脊背。鬼泣谷的入口隱在兩道峭壁之間,形如惡鬼張開的巨口,洞口垂落的藤蔓上凝結著黑色露珠,分明是常年沾染血腥所致。三百餘名黑衣人靜立洞內,兜帽下的面容隱在陰影中,唯有腰間彎刀在火把下泛著幽藍的光——那是淬了蛇毒的徵兆。
洞深處的高臺用整塊花崗岩雕成,臺階上刻著扭曲的魔紋,每一道都內嵌著細碎的人骨。十三道身影端坐在高臺之上,居中者身著月白廣袖長袍,腰間血色玉佩雕著三頭噬咬的惡犬,正是魔教血煞堂長老秋玄機。他抬手輕揮,兩名弟子抬著一具鐵籠步入堂中,籠中蜷縮著渾身浴血的正道弟子,腳踝處纏著的鎖鏈拖在地上,發出令人牙酸的摩擦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