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畿的求援書信傳到了許昌。
“陛下,河東危矣,還請速速發兵,或許還有轉圜餘地!”
朝堂之上,劉協遍傳書信,言於諸臣,鍾繇一看完便第一個跳了出來。
“元常何出此言?”劉協倒是壓得住性子,耐心地問道。
鍾繇,字元常。
“陛下!”鍾繇躬身拱手:“曹軍早不出兵,晚不出兵,卻偏偏在這個時候出兵,難道當真只是巧合嗎?”
鍾繇反問一句,但是不等回應,又繼續說道:“此前杜伯侯在河東招攬流民,又壓制世家豪族提供私兵為己用,此事本是好事,河東毗鄰幷州,本應有大軍護佑。”
“但是此事卻也非一日之功啊!原本曹軍正在草原作戰,而回師途中驟然發兵河東,如若我所料不差,必然是河東出現了變故!”
“再一念及杜伯侯此前之舉,很可能是河東境內世家豪族有異心,故而引曹軍入寇!”
鍾繇眼光毒辣,思慮周密,且其兼通文武之事,一下子就猜到了大概。
“然而觀杜伯侯書信所言,明顯是以為這只是一般的曹軍進攻,絲毫未有想到‘裡應外合’的意思,且其人雖通大略,明政理,但臨陣交鋒,三軍會戰,說難聽就是個門外漢,如何能應對曹軍虎狼之師?”
“唉!要是曹軍行動夠快,恐怕杜畿現在都已經被擊潰了!”鍾繇長嘆一聲。
他有些後悔又把杜畿從京兆尹的位子上調回河東了。
杜畿最初為河東太守,鍾繇入關時為了防備西涼,就把杜畿調任京兆尹。
後來杜畿提出‘河東流民俱歸鄉里,可招而用之’的策略後,鍾繇便提議將他調回河東主持。
本想著等再過一段時間後,就調派將領前往河東輔助杜畿。
結果哪裡想到曹軍這麼快就打過來了。
“恐怕已經來不及了。”荀彧忽然發聲,搖搖頭,面露難色。
“不過還是要立即調派兵馬才是!陛下,河東就算丟了,也要出兵再取回才是,河東制黃河而立,大軍在此,威震河洛、關中,此二處皆暴露在曹軍面前,我等將陷入被動,今後用兵,實在是難以周全。”
“荀令君所言甚是,河東本就頗為重要,只是我等之前攻略南陽,為防止劉備孫權有他意,故而兵馬未曾來得及部署河東,讓曹軍得以有隙可乘。陛下,臣司馬懿願領兵前往河東救援!”司馬懿因軍功而被拔擢,更得劉協賞識,一路來不斷加官進爵,年紀輕輕已然被封為督軍、御史大夫,可以說自漢末黃巾以來,實權位置上,還沒幾個年輕人有他這種火箭般的晉升速度。
即便是當初的荀爽三日直升司空,更多的也只是一個虛位罷了。
司馬懿之前在河內戰場上,劉協親自坐鎮的前提下,司馬懿領兵與夏侯惇對峙,且能夠在明明已經中計戰敗的情況下,反戈一擊,擊敗剛剛取得勝利的夏侯惇,為漢軍挽回失利的戰局,這一切劉協都看在眼裡。
而如今劉協親自秉政,正是用人之時,自然要樹立出一個典型,放出一個訊號。
司馬懿就是這個典型。
只要你有才,只要你能展現價值,那麼不管你年紀多大,一切都不是問題!
司馬懿固然有才,但是也算是運氣好,剛好碰上了這個機遇。
當然了,在他自己看來,多半也是感慨自己當初棄曹奔劉是多麼明智選擇。
更何況作為一個腦殘粉,能與自己的偶像荀彧同殿為臣,共商軍國大事,司馬懿別提多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