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附議。”
“末將史渙附議。”
“……”
然而,大多數人沉默的時候,卻相繼出現了支援韓浩提議的人。
以主簿溫恢與中領軍史渙為首,好幾個人附議。
曹丕臉色不變,喜怒不形於色,僅僅是點點頭,掃視在座眾人:“子文連番征戰,先是奔走河間,繼而鏖戰黎陽,身為兄長,孤實在是有些不忍啊。唉!”
曹丕說罷,還神情動容地看向曹彰。
“兄長,國家大事之前,豈容私情?兄長體恤掛念,彰已然心領,然父親身故,留下我等兄弟,幸蒙兄長總攬全域性,諸公共為翼輔,方能站穩腳跟,如此之時,彰豈能不奮勇向前而退縮於後耶?曹彰請命!”
良機在前,曹彰豈有不把握的道理,當即再次請命!
事實上,韓浩所言的確是實實在在的,如今領兵出征的最合適人選的確是曹彰。
當然,若單純論能力與威望,夏侯惇、曹仁自然是最合適的,但是夏侯惇生病,曹仁要防備南面,抽不開身。
至於韓浩史渙張遼等人,要麼能力差了點,要麼資歷威望不足。
曹彰的能力已經在多次戰爭展現在了眾人面前,至於資歷,有宗族將領加成的曹彰,基本上沒有這方面的顧慮。
只要他真帶人打過仗,那他的資歷就足夠了。
曹丕無法,他其實內心真不願意讓曹彰去。
曹丕點點頭,看向曹彰說道:“子文,若此戰由你領兵,這仗你準備怎麼打?”曹丕準備無論曹彰回答什麼,都想辦法以他輕敵來拖延一下,再考慮其他領兵人選。
豈料,在曹丕目光炯炯的注視之下,曹彰竟然罕見地搖了搖頭。
“敵軍遠在幽州,且兩敗我軍,此刻難以定策,唯有領兵到了幽州,再行決策,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三萬異族騎兵,甚至還可能面臨更復雜的鮮卑關係,我並非謙虛,確實是難以定策。”
曹彰忽然表現得這麼千尋,反而讓曹丕大感意外,目瞪口呆,甚至肚子裡原本想好了一堆話,都派不上用場了。
最終,曹丕無法,就在騎虎難下之時,忽然一人站了出來。
“鄴侯,臣以為,將帥之事,事關重大,不妨再多考量幾日,而後定奪。況且在此期間,我等可以先行選調兵馬,配置兵甲器械,整頓糧草輜重,將帥人選也不必急在這一時。”
曹丕聞言,頓時心中大喜過望,循聲看去,正是賈逵,賈梁道!
曹彰聞言,則眉頭不自覺地微微一皺,心中對於賈逵倒是有了些忖度。
“梁道所言極是,將帥之事便暫且擱置,不過兵馬器械,糧草輜重卻要先行準備。元嗣、公劉,你二人久為中軍主將,熟悉兵事,此番出征軍隊便由你二人來選調。”曹丕按捺住心中的情緒,冷靜地下著命令。
“末將領命!”韓浩、史渙拱手領命。
“曼基,兵馬器械、糧草輜重等便辛苦你調配了,你與元嗣、公劉二人多作交流,對了,剛方,你也協助曼基,畢竟邊境軍爭,你更為熟悉。”曹丕又向溫恢和閻柔下令。
“諾!”溫恢、閻柔異口同聲。
……
最終何人領兵出征的事情還是沒有定下來。
散會後,曹彰也沒有再回軍營了,直接回了廣平侯府。
坐在大堂主位之上,曹彰一手拿著長劍,一手伸向案几的抹布,他需要整理一下思路。
現在曹丕其實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雖然表面上依舊對他讚賞有加,但是這一次其實是不想派他出徵的。
至於是對他能力不信任,還是不希望他再立軍功,亦或是有什麼其他意圖,那就不甚清楚了。
而且這一次軍議,曹彰還有一個特別的感受。
那就是他的政治處境真的挺難,除開韓浩這般出於一片公心為他說話的人,他並沒有真正的所謂黨羽。
即便是劉曄,也不敢明面上幫他說話,甚至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曹彰與劉曄還約定了平常少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