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及爾等落草非是本意,今日我饒爾等一命,任由各歸鄉里,日後定要老實本分,切勿再行殘忍好殺之事!落草為寇,不能自產,便要殺人擄掠,何不想想,昔日爾等也是這般被逼無奈啊!”
“曹彰言盡於此,望汝等莫要自誤,否則必將再次嚐到我曹彰的手段!”
曹彰厲聲高語,侃侃而談。
曹彰當然不是真以為這麼一說,這群人以後真的就能當個良善百姓,事實也確實是他們很多人都是活不下去方才落草為寇,甚至家鄉已然破敗,又何談回鄉之事,此次一放走他們,便很可能再次嘯聚山林。
此舉不過是要讓這些人真正地認識到他曹彰這個人,給他們加深一下印象,遭逢此番大敗,一般人心中恐怕下半輩子都難以過去,而曹彰要做的,僅僅是讓他們記得更清楚,然後一傳十,十傳百!
劉協我早晚會回來的!
你自作聰明想要藉助群盜的兵勢,我便將計就計,在這河南草寇綠林之中傳揚我的威名。
若然你當真有一代雄主的本事,當真能讓領內黔首百姓民心全數盡附,我便自認倒黴,若然不能,嘿嘿,便等著我來許昌一戰吧!
曹彰目光冷冽,站在臺上看似寬容,實則睥睨,臺下群盜盡顯人間百態,其人卻波瀾不驚,巋然不動。
“子文,探馬來報,鍾繇先鋒部隊已經到了陽翟了。”曹休快步上臺,在曹彰身邊耳語。
曹彰耳聞,瞳孔一縮,隨即不動聲色,再次喝道:“張特、李緒何在?”
“末將在!”臺下張特、李緒應聲而出。
“本將一言九鼎,立即放人,汝二人組織相關事宜。”
“諾!”張特、李緒立即領命。
隨後,曹彰轉身帶著曹休向中軍大帳走去。
大帳中。
“鍾繇為何來得如此之快?具體如何?多少人馬?”曹彰掀帳而入,脫口而出。
“回稟將軍,據小卒觀察,陽翟人馬約有三千人,至少一半是騎兵,小人趕回來的時候,敵軍已經距離陽翟不過三十里,若然全速行軍,估計明日正午之前必到長社。”帳中一名小卒回道。
這就是曹彰向徐晃學到的一點,徐晃行軍,常遠斥候,耳目廣遠,先為不可勝,而後為敵之可勝,周圍風吹草動,盡收掌中,自可及時做出反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是,斥候的人選卻是極為重要的,並不是隨便誰都能勝任,首先要騎術不錯,其次要耳聰目明,還要能依據旗幟、規模估算軍隊,而能做到這些的人,都是精兵的好苗子。
許多將領便不願為之,認為與其拿去當斥候,不如訓練成精銳健卒,只要自身夠強,自然無所畏懼,因而不願大批培養斥候探馬,僅僅是維持一個常規規模,甚至挑一些無能之人濫竽充數。
但是曹彰不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他,當然知道情報的重要性,當見識到徐晃的治軍方式之後,立馬便有樣學樣,搞了起來。
這不是聰明才智,而是智慧,千年傳承的“智慧”。
“將軍,鍾繇智略不凡,派遣先行之軍,既存威懾之意,更有探路之功,且其騎兵數量至少有上千之數,若然被纏上,勢必難以周全,勿論是戰是退,當早做打算。”劉曄率先出言,他並未直接建議如何行止,而是交給曹彰乃抉擇。
這就是劉曄的本事,他善於揣度人心,知道曹彰其實內心是剛強倔強的人,雖然劉曄認為現在應該立即撤軍,但是剛開始,也不會直接吐露自己的意見。
曹彰行至主位坐下,一邊摸著自己的黃鬚,一邊察看地圖,沒有當即反應。
“陽翟在長社之西,鍾繇以前鋒先行,這是要以勢迫我啊!”曹彰暗自思忖。
戰?如果不能殲滅這三千人,便很可能被纏住。
退?實在有些不甘心啊!
曹彰眉目緊鎖……
喜歡魏虎請大家收藏:()魏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