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走了。
曹彰也將餓了一天的俘虜通通放走了。
接下來的幾日,曹軍大營風平浪靜,許昌城中同樣靜水流深。
二者好像達成了一種莫名的默契。
“曹軍多日未有動作,不知是何打算,莫非在行何詭詐之事?”
劉協與麾下文武正在商議軍事。
“陛下不必擔心,許昌四面戒嚴,防備周全,絕無可乘之機,曹彰小兒,縱有通天本領,豈能飛躍城牆,自天而降耶!”王思當先出言,他雖然兵敗而歸,但是劉協並未責罰於他,反而大加安撫,以慰其心。
不得不說,王思雖然脾氣暴躁,不知兵事,但確實有理政之才,這一點劉協還是分得清楚的。
因此,劉協略施手段,便把王思搞得感激涕零,又羞愧難當,自己就把兵權完完整整地奉上,充分展現了一個漢代儒家子弟“君君臣臣”的“優良傳統”。
“王豫州所言甚是,陛下切勿過於憂慮。”又一名文士出言說道,正是劉放。
劉放,字子棄,乃是漢廣陽頃王劉建之子西鄉侯劉容的後代,也是一名漢室宗親。
其人在曹操平定冀州後投奔,並且還說服了漁陽的割據勢力王松歸附,得到曹操賞識,歷任司空參軍、相府主簿,位於溫恢同列,不過並未參與此次南征。
而值曹操身死,天子舉旗,振臂一呼,又得荀彧大力支援,劉放自然而然便直接歸附了劉協。
“子棄言之有理。”劉協微微點頭,以示肯定,忽然眼角餘光瞥見荀攸,見其目光深沉,似有思慮。
“公達有何見解?”劉協問道,對於兵事,他肯定是無條件地更相信荀攸的能力。
荀攸聞言,略整神色,頗為肅穆,拱手言道:“曹軍的目標或許是梁、郟、陸渾群盜!”
堂上眾人大驚,眾人紛紛失色,他們只想到了許昌,卻沒有往其他地方想。
“陛下,公達所言,不可不防!臣以為,應立即採取二策,一是派人出城挑戰,以觀曹軍動向,二是立即快馬出城,借挑戰之機,悄然向西,示警群盜。”
荀攸剛說完,便聽堂外傳來一道聲音,緊接著門口閃出一人,衣著正肅,戴冠配香。
“荀令君來了!”
“荀令君來了終於來了!”
“……”
來者正是荀彧,他官拜尚書令,每日政事繁重,方才處理完政務,便急匆匆趕來商議軍事。
“文若先生快請入座。”劉協見到荀彧,頓時展顏,倒不是做作,而是真心覺得荀彧值得他如此。
“先生以為何人領兵可行?”荀彧出言,劉協直接便進入下一個議題了,根本不再議論對不對,該不該。
荀彧剛剛坐下,略作思忖,便道:“謁者僕射皇甫酈,乃是昔日名將、槐裡侯皇甫嵩之侄,其人早年曾隨皇甫嵩領兵征伐,知兵識要,有將軍之才,且秉性忠勇,可任之。”
這就是荀彧的另一個才能,識人之明。
荀彧不僅有治國理政的才能,更兼具識人之明,曹操前期的人才,幾乎一半以上都與荀彧有關係,大多人受他推薦。
荀彧最初為曹操謀劃,後來居中持重,便舉薦戲志才等人,戲志才死後又舉薦郭嘉、荀攸、鍾繇等人,曹操認為荀彧知人善任,所有舉薦的人幾乎都是稱職的,只有舉薦嚴象為揚州刺史,後來被孫策擊殺。
用一句通俗的話就是,荀彧對其有知遇之恩的人遍佈曹營,這也是除開潁川荀氏之外,荀彧威望如此之高的原因所在。
“可!”劉協直接答應下來,沒有絲毫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