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眾人,皆受曹操大恩,曹仁曹純曹洪夏侯淵是自家人不提,于禁拔於行陳,張遼取於亡虜,張合朱靈賈詡董昭降於敵營,趙儼委以重任,劉曄得於禮遇,許褚招於微末,而程昱則君臣相知。
曹彰此番一言,從純孝入手,言於遺囑,終於情分,在場眾人不管有什麼想法,又如何能說一個“不”字?
接下來,軍議的主基調便很快定下來了,江陵要守,但是主要是收攏敗軍和整頓江陵、襄陽的物資,以及為要遷往北方的荊州士族留時間,畢竟大軍行止,不是說走就走的。
“周郎有精兵三萬,趁勝之師,如日中天,其鋒正銳,欲守江陵,必先摧其鋒、折其銳,而後圖之。”曹仁曉暢軍事,精於行伍,深刻明白軍隊氣勢的重要性。
“還有劉備!劉備,梟雄也,關羽、張飛皆萬人敵,得諸葛亮籌劃,其力雖弱,其勢已成,如今駐軍孱陵,又以兵助周瑜,大軍觀形勢而動,不可不防!”程昱一直是對劉備很警惕的人,也是對關羽張飛評價特別高的人。
“我軍之後要撤退,務必要保證北道暢通,不可為敵所趁,若敵軍截住北道,則我軍坐守孤城,久則必衰。”滿寵嚴謹,思慮周全,不慮勝先慮敗,先考慮到後路問題。
曹彰適時地說道:“折衝將軍樂進,驍勇果敢,襄陽不必擔憂;橫野將軍徐晃,行軍周密,遠斥候,先為不可勝,然後戰,樊城亦可放心。唯有襄陽與江陵之間,無有守禦,當速置之,以防萬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曹仁點點頭,說道:“當陽要道,誰願領兵駐守?”
“彰以為,滿寵將軍嚴謹周密,可屯兵當陽!”曹彰當先推薦道,滿寵雖是奮威將軍,但他本是文官酷吏出身。其人不乏武略,乃是文武雙全的俊傑,然而缺乏真正的戰功,曹彰推薦他,一個是他確實合適,另一個則是有心賣他好意。
“寵願往!”滿寵也不放過機會,當即請命。
“好,伯寧,我予你精兵三千,屯兵北道之當陽,守我軍退路。”曹仁大手一揮,眼睛都不眨就給了三千人,看得曹彰一陣心熱。
“妙才,你行軍迅捷,審於形勢,善於奔襲,我予你精騎千人,你往襄陽去,居中策應,何處有變,長驅而救之。”曹仁為防萬一,又安排了一手。
“遵命!”夏侯淵慨然應下。
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夏侯淵以前任典軍校尉時,行軍迅捷,捕捉時機的能力,在多年征戰中已經出了名了。
隨後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查缺補漏,熱火朝天,竟然比之以往曹操在世之時還要活躍。
曹操智慮深遠,明於決斷,他在的時候,很多東西自己就定下來,就算有些疏忽遺漏,謀士提醒一下便能完善,加之他雖然從諫如流,但是威嚴日盛,有些人即使想到什麼也怕出錯,不敢提出,將領們基本上只需要聽命令就行了,根本不用考慮那麼多。
此時曹操不在,有這個腦子和領軍能力的人也只有一個程昱,他也沒有曹操那樣的威嚴。
其他如賈詡、劉曄,雖精於籌劃,是頂尖的謀士,但疏於行陳,具體行軍安排沒有太多經驗,曹仁、夏侯淵、張合、張遼,精於行伍戰術,但戰略高度不足。
如此一來,反而促成了如今這般局面。
“曹洪,著你領三千人前往駐守夷陵,與江陵形成犄角之勢,立即出發。”
“末將領命!”
曹彰見曹仁安排曹洪守夷陵,不禁暗自嘀咕,他從繼承的記憶中瞭解到,曹洪此人有勇力,且忠心,但是行事莽撞,又貪圖小利,絕非良帥。
可是曹仁如此安排了,曹洪按輩分又是他的叔叔,曹彰也不好說什麼,只是心中有些不安。
畢竟,對面可是周郎啊……
喜歡魏虎請大家收藏:()魏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