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精兵穿插到烏彌軍隊的後方,先將烏彌軍隊的糧草奪去,致使前方的烏彌軍隊缺糧斷炊,士氣頓無。
聞訊後,烏彌國王那莫大感驚訝,這支軍隊從何而來,怎麼從沒聽說有這麼一支隊伍,難道真的從天而降?他把攻打江南的軍隊撤了回來,立即與這支精兵交戰,試圖奪回糧草。
無奈,對方士氣旺盛,而烏彌軍隊忍飢挨餓,根本沒有抵抗力。致使,烏彌國辛辛苦苦經營幾年的半壁江山,失去一半。烏彌軍隊從此不再有餘力去騷擾江南,只能在江北地區負隅頑抗。
太清山有一尼姑庵。庵雖位於安僻的山區,但因人們傳言在此處燒香拜佛靈驗,故一直香火不斷。
正值夏季,外面烈日炎炎。踏進庵來,即讓人感覺到一種清安涼爽的氣氛。
庵的主堂上,供桌上擺著一盞盞供香客點燃的青蓮燈,只見燭光閃爍,青煙繚繞,仙氣渺渺。
主堂上,幾個老尼端坐在蒲團上,喃喃有聲誦經禮佛。除此,庵中再不見其他女僧。
香客中有人好奇地張望四周,其中有人指著廂房二樓紗窗中一朦朧人影悄言,那是庵中住持,年二十一歲,出家三年,貌極美,除非做法事,平常不下樓來,香客要見甚難。
說話的是年青美貌,身材窈窕的年青女子,一舉一動透著嫵媚。從美人口中道出的美該是如何的美呵?一個在庵裡休憩的採藥年輕人是性情中人,不由抬頭朝紗窗透出的人影呆呆望著,直至那年輕姑娘抿嘴忍笑叫聲“呆鵝”,才回過神來。
年輕人下山路上,想起庵中那在青燈下守了三年的美人,心中不由感慨,美人正值青春,為了何事,削了一頭青發,這豈不太辜負上蒼的美意了!
他魂不守舍地想,佛我不懂,不過,能讓她出家的事情,肯定是讓她心灰意安,肝腸寸斷的。
他回過頭,再望望那座尼姑庵。這太清山實在是好去處,平常一個尼姑庵,也讓人浮想聯翩。
深夜,整座尼姑庵籠罩在黑暗中,除了夏蟲唧唧,四下寂靜。
已經早早休息的尼姑們在睡夢中被一陣激烈的打鬥聲吵醒。
她們從床上爬起,不動聲色地伏在窗前,朝外窺視。
透過一個個窗戶紙洞眼,她們見院落裡多了無數黑影,這些黑影全是武林高手,身手敏捷,手執利刃,朝對方猛烈砍擊。
女尼們看得直念阿彌陀佛,不知出了何事,這些人是誰?
他們混戰在一處,每個人皆出手狠辣,善惡不辨,全似以性命相搏。
一隻飛鏢斜穿過來,打在窗稜上,力道十足,整個刀刃沒入窗稜,只剩刀柄突兀留在窗稜外。
女尼們不斷念阿彌陀佛,不知這飛來禍端是否會殃及她們。
一大早,唯一通往太清山尼姑庵的山道被眾多來歷不明,身穿黑色勁裝的大漢封鎖了,前來燒香拜佛的香客們不知山上的尼姑庵出了何事,他們上前打聽。黑衣大漢們個個神情嚴厲,凶神惡煞般地對待每一個試圖上前詢問的人。
採草藥的年輕人站在不遠處,望著那些蠻橫無理,態度粗暴的武人,心裡為昨日見到的那個模糊身影擔心。
年輕人固有的好奇心使他有股衝動,想去尼姑庵一探究竟。他記起師傅說過,太清山的西麓有一亂石遮掩的山路,從那可以登上太清山。因為那條路難走,人煙稀少,時常有猛獸出沒,所以沒有人願意走那條山路,漸漸的,知道的人大都遺忘了這條山路。
不管怎樣,今日他得試試。下了決心,他轉身離開此地。
他繞了一個大圈子,來到太清山的西麓,此時,已是正午,夏日的太陽火燒火燎地照射著,他的嗓子乾涸,像要冒煙一樣。
在太清山西麓找了一個時辰,他才找到那條隱蔽的道路。
走在這條陡峭崎嶇的山路上,倒不曾碰到猛獸,時不時有小動物跑出來,見到人,馬上驚嚇得逃走。
他忍住飢渴,爬了兩個時辰山路才來到尼姑庵。
原來偏僻的尼姑庵,儘管香火不斷,但往來的以女客為多。所以他見到現在的情景,覺得怪異。
院裡院外站著,走著的都是精壯漢子。他們身著黑衣,表情嚴肅,四下巡視,警戒森嚴。
原來尼姑庵裡的幾個女尼一個不見,不知她們是生是死。
日薄西山,裊裊炊煙從後院升起,那裡是尼姑庵的廚房和柴房,他心想尼姑們會不會在後院?
他小心翼翼地朝後院慢慢爬去。
等他爬到後院,瞧清楚後,他倍感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