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手裡持著一根帶刃的鋼鉤,隱隱放出黃光,與之前所見妖人兵器上發出來的光華相似,益知所料不差。
李白嫌那兩小人的語聲聽不真切,索性又趕前了些,聽他們說些什麼。
等到兩下里相隔不過丈許,便聽見那提籃的道:“小王手下雖有那駝婆會出主意,這些年也未見他找過一個山外的大人前來。再說先王留有遺命,也不準找,恐怕引鬼入室,自取滅亡。
何況又是什麼劍仙的徒弟呢!我想,那大人必是路過無疑。太祖師說,等七天傷好,便要掃滅全洞,將人不分男女老少,全捉了來。
費上七年苦功,用一萬生魂,煉那十地小人圈,去尋傷他的人報仇呢!你我父母宗族,都在那裡,家法厲害,到時不容徇私,你看怎好?”
李白微微一怔,心道:我明明已經消滅那個妖人,莫非他還有其它分身?又或者,我殺死的只是個分身?
持鉤的道:“管他呢!反正如今我們十八個人,都學會了法術。太祖師說,不久我們就可以成為半仙,隨時變成大人,和太祖師一樣,要什麼有什麼,多麼稱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們憐顧我們時,當時也不單挑我們上祭了。就拿現在說,除早晚輪班、採藥燒丹、看守法臺外,哪一樣不任性舒服?
每年太祖師受祭回來,還得吃兩次人肉果品。一人單走,也不怕蛇蟲鳥獸侵害。不比在洞中強得十倍麼?
譬如那年來時,和那幾個一樣,被他吸血祭旗,莫非這時也惦記他們麼?我們只聽太祖師的話,叫怎樣就怎樣,包有好處就是。”
提籃的道:“這都不提。不過,我想那大人如果是過路劍仙,與全洞的人何干?要是小王請來的,只恐太祖師尋了去,也未必勝得過。
你忘了,上次他得那本仙書時,曾說‘今年恰巧是子年子月子日子時,天地交泰,只是不知小人洞中,夠不夠九千九百九十九名人數’這句話麼?”
持鉤的怒道:“你怎麼說這些話?若非平日有交情,又為我受過罪,我便告發你去。如不把他們都掃滅盡了,山陰鴉王怎能出頭呢?
洞內外共有一萬七千多人,太祖師也用不了許多,正好趁此時機,讓鴉王即位。等仙法學成,再向太祖師稟明,回去當國師。鴉王聽話,便當國師;否則便去了他,自己為王。
我們只需按時與太祖師進貢,什麼都不用怕。高興時再變作大人,出山去和別的大人玩上幾天,那該有多好!”
提籃的聞言,半晌不語。
過了一會兒,他輕聲道:“那青白花,好不容易昨日才被我尋到,這裡是第二次了。我已得了一次功,你還沒有。
好在太祖師剛剛入定不久,今日要到過午方起,又不值班,有的是閒工夫。你看雲兒開了,星月出來了,正好尋找。
看看附近還有沒有,再尋到,大家同去報功。尋到日出開採時,如果仍是那一株,便給了你去獻功吧。聽說這花又名‘晨露’,果子中的一包汁水,吃了能成仙呢。”
持鉤的一聽說,對方要將功勞讓給他,略轉了點喜容。
………………
這時,李白才知道,那個持鉤小人是叛賊鴉利的同黨,難怪生相兇惡。他順山麓遙望前面山腰,積雪皚皚,暗雲圍擁,沙沙等三人尚無蹤影。
“那開青白花的仙草,既受妖人重視,定是靈藥無疑。我何不隨這二小人前去,看明白了以後,再行處置?”李白便不露面,仍舊緊緊跟隨。
又走出數十步,提籃小人道:“到了,仙草就在上面的岩石縫裡長著,我們快去守著,等花瓣一開,花心果子便熟,我們趕緊下手採摘,不要錯過了機會。”說著,往山上跑去。
李白聞言,往前一看,兩小人所去之處,是一片峭壁,高約百丈,廣才數丈,像一面鏡屏,懸嵌在離地三十餘丈的山崖中間,四周是滿布苔蘚的怪石,山徑也甚險陡。
兩小人動作甚快,連爬帶縱,眨眼工夫,已到了峭壁之下。他們將手中籃、鉤背在身後,手足並用,似壁虎般附壁緩緩爬行而上,那般光滑直立的石壁,爬上去竟似手足粘在上面一樣。
喜歡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請大家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