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聞言大喜,心道:如果我將所有小人兒都挪移到魔寵世界中,應該可以讓他們栽種很多奇花異草吧!如果需要的榮耀點不是太多,將來我就帶他們出去,放在通天戰場上發光發熱!
駝女將李白的話,又向小人略微翻譯,喜得沙沙、咪咪二人跪在李白腳前,歡呼叩頭不止。
因李白步行,駝女也不敢坐那兜子,雖然獨腳步行,卻能盤旋於危坡峻坂之間,運轉如飛,雖不似小人矯捷,卻也不顯吃力。
李白十分驚異,勸駝女乘兜,但她再三遜謝,也就罷了。
二人且談且行,約有十里之遙,忽見峭壁前橫,排天直上,似乎無路可通。沿壁走了裡許,地勢忽又寬廣,漸聞鼓樂之聲起自壁內。
正稀奇間,前面一群上百個領路的小人,忽往壁中鑽去。
李白近前一看,壁上下滿是薛蘿香蘭之類,萬花如繡,五色芳菲,碧葉平鋪,濃鮮肥潤,時聞異香,越顯幽豔。
再看小人入口,是峭壁下面的一個圭竇。也有兩扇門,是用藤青花草紮成的,編排得甚是靈巧。底面附有尺多厚的泥土,藤蔓盤糾,草葉掩映,紅紫相間,關起來,與崖壁成了一體。
不知底細的人,決看不出來。
門是六角形,方圓只有四五尺,拿小人的身量站在門中,自然還下得去;若是大人,再拿那片雄偉高大的崖壁一陪襯,就顯得太渺小了。
李白見前面群小都已進完,駝女正佝僂揖客,只得俯身而入。
他進門不遠,只見前方又是一座崖壁,前後兩壁,排天直上,高矮相差無幾,離地二十丈以上。壁上滿插著許多奇形怪狀的兵器和長大竹箭,鋒頭都斜著向上。
當頂老藤交覆,濃蔭密佈。藤下面時有片雲附壁粘崖,升沉遊散,越發把上面天光遮住。不時看見日光從藤隙漏下來的淡白點子,倏隱倏現,景物甚是陰森。
李白心道:“這些人種雖小,心思卻也周密,難為他們開闢出這等隱秘的地方,來做巢穴。休說外人到此尋它不著,便是在崖頂望下來,也只當是一條無底深壑,又怎能看出下面會藏有亙古稀見的僬僥之邦呢?”
駝女見李白且行且望,笑道:“大仙,看這裡形勢好麼?”
“不錯。”李白點了點頭。
駝女輕嘆道:“他們舍明就暗,也是沒法子的事。因為他們身材太小,山中野獸雖多,還可用人力齊心防禦驅除;惟獨天空中的東西,休說是那些奇怪兇惡的大鳥,便是本山常見的大雕鷹鶚之類,也都十分厲害,假使兩三個人出外行走,便被飛下來銜去吃了。
所以他們住的地方既要嚴密,出門時至少總是百十成群。平日患難與共,不知不覺,便養成了合群的心。否則似他們這等渺小脆弱,早就絕種不知多少年了。
這兩座崖壁,叫做通天壑。兩邊崖壑,越上越往裡湊,下面相隔不下十五丈,可是盡上頭相隔只有丈許,並有千年古藤盤繞。只要洞門要地不被知曉,決難攻下。
去年夏天,從藤縫中鑽下來一隻一丈多高的三頭怪鳥。彼時正值小王出獵回來,被它啄死了好幾個小人,可是刀斫箭射,都不能近身。嚇得小王率眾逃入洞內,將門用石頭堵緊。
每日只聽那鳥在外怪叫,聲如兒啼,兩翼撲騰,用爪抓壁,一刻也不休息,聲勢非常驚人。鳥不飛走,誰也不敢出來。小女子又不在此地,似這樣過了八九天,漸漸不聞聲息。
小王才派了二十個膽大的出來一看,那鳥因找不到出路,飛上前便被藤網擋住,性子又烈,又尋不著吃的,已經力竭飢餓,伏在地上,奄奄一息了。
那鳥的六隻眼晴,其紅如火,目光靈敏無比。先時一任刀矛弓箭朝它亂髮,都被它用兩翼兩爪連抓帶撲,絲毫傷不了它。這時卻是無用,經他們刀矛亂下,一會兒便分了屍。
那六隻眼睛挖出來,都有鴨蛋大小,紅光四射,現在還掛在洞內當燈呢。
自從出了這回事,防它同類下來報仇,小王把小女子接回商量,帶了多人,爬上崖頂,將藤隙補勻密。又在藤下面兩壁中間,安置好了繃箭、繃刀、繃矛之類。
無論是什麼東西下來時,只要觸動一處,立時上面刀矛箭戟同時發動,不怕弄它不死,因此至今沒有再出過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