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牽來兩騎駿馬,一人一騎,在場上跑了一匝。
那武士道:“小心接箭!”說罷,弓弦一響,嗖的一支利箭射出。
李白一個“鐙裡藏身”,那支利箭從他肋旁穿過,被他抄著箭尾,甩於地上。
就在此時,那武士又已閃電般的射出三支連珠箭。
李白在馬背上一個翻身,反手一抄,三支箭都落到了他的手中。
射得快,接得也快,眾人只聽得弓弦一響,箭便到了李白手中,好像是遞過去一般,都不禁大聲喝彩。
那武士以神箭手自負,十分好勝,此刻見李白接箭的功夫極高明,他竟然將三支箭同時搭在弦上,張弓一射。
三箭齊飛,倏地飛到李白的背後,再突然分開,一支射背心,一支射後腦,還有一支射他的腋窩。三支箭,三個方向,箭法驚人。
場中喝彩聲頓止,人人屏息以待。
李白在馬背上一躍而起,三支箭都從他的腳下射過。他在半空中一個翻身撲下,將三支箭一抄,都抄到手中,人也剛好落在馬上。
這時,就連主考的李明之,也不禁喝起“好”來!
那武士漲紅了臉,趁著李白剛剛落下,突然發出兩支急箭,這回不是射人,卻是射馬,而且是射馬的後腿,心道:只要射得你跌下馬來,我便不至於當場丟臉。
李白騎在馬上,那武士料他決計不能接到,哪知心念方動,忽見李白在馬背上一個“鯉魚翻身”,雙腳勾著馬鞍,竟然倒掛下來,雙手齊出,將那兩支箭接了。
那武士發箭真快,一見李白用這個辦法接他的箭,知道他的上身重心不穩,接連又發出兩支連珠箭。
場中各縣來應試的人,見他如此射法,心中都在暗罵:大家比試,又不是拼命,何必出這樣狠毒的箭法!
這時,李白剛剛將前面那兩支箭接下,後面那兩支箭又已嘶風射到,避無可避,迫得他露出驚人絕技,突然張口一咬,將射到咽喉的那支箭鏃咬著。
“噗!”
他張口一吐,反射出去,將跟著來的那支箭也碰落了。
“好!好!”
“太好了!”
“兄弟好樣的!”
場中頓時喝彩聲如雷,眾人讚不絕口。
那名神箭手將鐵胎弓掛起,回到主考臺前繳令,稟道:“張之奇接箭的功夫委實高明,我認輸了。”
李白也向李明之稟道:“學生功夫生疏,最後一支箭接不著,叫大人見笑了。”
李明之道:“你的功夫很不錯啊!不但接暗器的手法純熟,輕功、內功也很有根底,難得,難得!”連聲稱讚,提起筆,卻在半空中打了個圈,並不落下。
他好像是在考慮什麼事情,沉吟不語。
李白見此情形,心如吊桶,七上八落。
他本來的用意,只是想混進神武營便算。他表演接暗器的功夫,是希望將來分配職位之時,可以調進宮內,為武則天防範刺客,有接近她的機會。
不料剛才那神箭手最後的兩支連珠箭,迫得他使出“齧矢法”,而且迫得他以口吐箭,射落對方的飛矢,這就不能不露出他的內功根底了。
而他正是怕自己的功夫太過顯露,引起別人的注意,萬一查問起來,洩露出本來身份,那就是大禍一場。
李明之沉吟半晌,叫那名神箭手退下,再看了一下名冊,對李白道:“你且暫待一會。”
李白正自忐忑不安,下一名應考的試子,已奉召走到臺前。此人叫做崔仲元,是河南信縣保薦來的。
李明之對崔仲元道:“你是河南著名的劍客,在劍術上可遇到過對手沒有?”
李白心中一凜,因為他從李逸的記憶中,見過崔仲元的名字,知道他是“八手仙猿”謝補之的大弟子,在北五省大大有名,想不到他也來了。
只是不知,何以李明之將他喚來,卻又不將自己發落?
那崔仲元是名家弟子,外謙內傲,笑道:“天下劍術名家很多,可惜學生沒有遇過。有幾位老前輩,偶而也指教過學生幾招,卻也未曾正式交手。其他的人,無足掛齒,學生和他們比試,勝了也不足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