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施展神識天賦,將劉莫邪的技能和相關資訊竊取到手之後,將他交給杜甫對付,旋即踏著閃現疾風步,來到秦良玉的跟前。
提起歷史上的巾幗英雄,人人都會想到替父從軍的花木蘭。
而華夏曆史上,正式列入國家編制的女將軍,實際上只有秦良玉一位。只可惜,這位巾幗英雄的事蹟,卻被歲月的洪流淹沒了。
秦良玉,字貞素,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
她的丈夫馬千乘,是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世襲石砫宣慰使俗稱土司)。
馬千乘被害後,因其子馬祥麟年幼,秦良玉於是代領夫職。
秦良玉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後參加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戰功顯赫,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
崇禎皇帝曾作詩四首,讚頌秦良玉。
明朝滅亡後,南明王朝追諡秦良玉為“忠貞侯”。
歷朝歷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記載到列女傳裡,而秦良玉是歷史上唯一的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裡的巾幗英雄。
據說,秦良玉是一位苗族姑娘,她的家族雖因深受漢文化的影響而漢化,卻仍保持著苗族強悍崇武的特點。
明神宗萬曆元年,秦良玉出生在四川忠州城西樂天鎮郊的鳴玉溪畔,這裡山環水繞,地勢雄奇,風光峻秀,是秦家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
父親秦葵飽讀詩書,見多識廣,算得上是一方名士,育有三男一女,良玉居於第三,上有哥哥邦屏,邦翰,下有弟弟民屏。
秦良玉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從小生得如花似玉,聰慧伶俐,深受父母寵愛。
父親不僅依漢族大家的風範,教良玉詩書字畫,也不忘苗家傳統,從小訓練她舞槍弄棒、騎馬射箭。
良玉與兄弟們一起長大,不但詩書造詣上倍出於兄弟,就是論起武功,也決不會輸給他們,父親常誇她是一個奇女子。
明神宗萬曆二十年,剛滿二十歲的秦良玉嫁給了石柱宣撫使馬千乘為妻。
石柱也屬忠州,離秦良玉的孃家不遠,是一個苗族人為主的郡縣,朝廷設定宣撫使統轄這些歸順了大明的苗人。
馬千乘並不是苗人,他祖籍是陝西撫風,因祖上建立了戰功,被封為石柱宣撫使,官職世代沿襲,最後傳到了馬千乘身上。
因石柱地處偏遠,民風慓悍,時有叛亂興起;所以宣撫使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訓練兵馬,維護安定。
秦良玉嫁到馬家,可謂是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她一身文韜武略派上了用場,幾年時間,她就幫著丈夫訓練了一支驍勇善戰的“白桿兵”。
所謂“白桿兵”,就是以持白杆長矛為主的部隊。
這種白杆長矛,是秦良玉根據當地的地勢特點而創制的武器,它用結實的白木做成長杆,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則可作錘擊武器,必要時,數十杆長矛鉤環相接,便可作為越山攀牆的工具,懸崖峭壁瞬間可攀,非常適宜于山地作戰。
馬千乘就靠著這支數千人馬的白桿兵,威鎮周遭四方,使石柱一帶長年太平無事。
婚後,夫唱婦隨,生活十分甜蜜,不久秦良玉生下一子,取名祥麟。
萬曆二十六年,播州宣撫使楊應龍勾結當地九個生苗部落舉旗反叛,他們四處攻擊,燒殺搶掠,殘暴至極。
播州在現在貴州省遵義一帶,地勢險峻,山高水險,叛軍依仗著天然屏障,猖撅一時。
朝廷派遣李化龍總督四川、貴州、湖廣各路地方軍,合力進剿叛匪,馬千乘與秦良玉率領三千白桿兵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