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飲食較差,經常填不飽肚子,穿不暖衣服,陶淵明漸漸病重。
在他神志還清醒的時候,給自己寫了《擬輓歌辭》三首,在第三首詩中末兩句說“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表明他對死亡看得那樣平淡自然。
就這樣,陶淵明在飢餓病痛交加中死去了,被安葬在南山腳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縣和星子縣交界處的面陽山腳下。
相傳,陶淵明是口味清淡的隱士,為家事焦慮的父親,金剛怒目的勇士,心懷天下的有志之士,也是一位多情、深情、柔情、苦情的情書王子。
每個男人都有著“很愛情”的一面,帶著隱士和士大夫頭銜的陶老師也不能例外。
千萬別以為他只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雞鳴桑樹顛,犬吠深巷中”的宅男情懷,其實他寫的情書可不是蓋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譬如,陶淵明老師寫的《閒情賦》,就是超級牛的大情書。
這裡摘錄其中一小部分,翻譯為現代文,大意是:
“……啊,她的綽約風姿,多麼瑰麗飄逸,而與眾不同,秀麗絕倫。
她的美貌可謂傾城傾國,絕豔殊色,她的美德的傳聞,又令人心生嚮往。
只有玎璫作響的玉佩,才比得上她的純潔;只有高潔的幽蘭,才能與她一較芬芳。
啊,於是我將一片柔情淡化在俗世裡,將高雅的情志寄於浮雲。
我悲嘆著時光易逝,晨曦又到了遲暮,如何不讓人深深感慨人生艱勤,同樣將在百年後逝去的那時終止。為何人生中歡欣如此難得,而愁緒卻是時時不斷!
那時她撩起大紅幃帳,居中正坐,撥泛古琴而為之欣欣,纖長的手指在琴上拂出佳音,雪白的手腕上下作舞,使我目為之迷!
她顧盼之際,美目中秋波流動,時而微笑言語,而不分散奏樂的心神。
樂曲正奏到一半,紅日緩緩向西廂那邊沉。略作悲傷的商宮的樂聲,在林中久久迴盪,山際雲氣繚繞,白煙嫋嫋。
她時而仰面望天,時而又低頭催動手裡的弦作,急促的樂聲,神情是那麼風采嫵媚,舉止又是那麼安詳柔美。
她奏出的清越樂聲使我心動,渴望與她接膝而坐,作傾心的交談。
想要親自前往,與她結下山盟海誓,卻怕唐突失禮,受之譴責,要請青鳥使遞送我的信辭,又怕被別人搶在前面。
心下如此惶惑,一瞬間神魂已經不知轉了多少回……”
讀陶淵明的《閒情賦》,會想起那首名為《在那遙遠的地方》的歌。
那位男子思念心上美人,想得不行了,於是忽發奇想,要變成一隻羊,跟在她的身旁,讓她每天用皮鞭抽……
男性在戀愛中張揚的是征服感,然而在男性的心理世界中,尤其是初戀,照樣會憂鬱,感傷,懷舊,也就是所謂的鐵漢柔情。
陶淵明老師在《閒情賦》的背後,就是隱藏這種心理。
西北的漢子都想做綿羊了,何況詩人氣質的陶老師?他當然想做美人的鞋子、襪子和影子,自己想讓美眉偎依,也想讓自己偎依美眉。
從這個角度而言,陶淵明的《閒情賦》,可謂情書之聖者。
喜歡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請大家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