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將“酒神”杜康的八十八種美酒都試過一遍之後,大為歎服,同時已經將對方的技能和相關資訊竊取到手,以後他就可以自己釀製美酒了。
然後,李白將杜康交給杜甫對付,而他踏著閃現疾風步,來到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跟前,微一拱手,施展寒冰吸星掌和火焰旋風擊。
陶淵明的兵器很奇特,竟然是一株“菊花”。
只見他輕輕一揚手,那朵原本是花苞形態的菊花,突然綻放,那一片片花瓣瞬間化作鋒利無比的金黃色飛刀,激射向李白。
金光乾坤劍!
李白並不取寶劍,而是將劍意融入拳腳中,身上迸發出耀眼的金光,擋住那些花瓣形態的金黃色飛刀,同時他拳頭已輕輕擊中陶淵明的身體,快如閃電。
他的神識天賦立即開啟,趁機竊取陶淵明的技能和相關資訊。
根據華夏曆史的記載,陶淵明,晚年更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是死後由朋友劉宋著名詩人顏延之所諡,是華夏第一位傑出的山水田園詩人。
他出身於沒落仕宦家庭,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是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
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
晉世名淵明,入劉宋後改名潛。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
陶淵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但是做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陶淵明著有《陶淵明集》,被稱為“千古隱逸之宗”,梁啟超評價他時曾說:“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
確如其言,陶淵明在自然與哲理之間開啟了一條通道,在生活的困苦與自然的旨趣之間達到了一種和解。
就連最平凡的農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筆下,也顯示出了一種無窮的意味深長的美。
陶淵明的不朽詩篇和偉大人品,影響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辛棄疾等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作,為華夏文學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陶淵明的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
他的語言,看似質樸,實則奇麗,在平淡醇美的詩句中,蘊含著熾熱的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五首,是田園詩的精品或極品。
詩的抒情,沁人心脾;詩的寫景,豁人耳目。讀過後,叫人終生難忘,不管是什麼時候讀,都是一種美的享受。
作為身處晉末亂世的隱士,陶淵明晚年常與廬山中的釋道交往,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他們之間在思想上卻未必志同道合。
仔細研讀過陶詩和了解詩人生平的人,都知道陶淵明是個外表恬淡靜穆,而內心熱情濟世的無神論者。
他少年時曾胸懷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業。但在出仕了一個時期以後,現實使他感到失望,他不願與當政的人同流合汙,便選擇了一條退隱歸耕的道路。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官,回到家鄉,跟夫人翟氏一起過著自耕自足的小農生活。
最開始的時候,兩人的確過得很悠閒。陶淵明在周圍種滿了菊花,飲酒無度,喝醉了就睡。
可是,後來陶淵明所住的地方上京今星子縣城西城玉金山麓)失火,陶淵明只好攜妻子遷至慄裡,生活較為困難。
如逢豐收,還可以歡喜度日;如遇災年,則“夏日抱長飢,寒夜列被眠”。
就這樣,又過了幾年,一個老人勸陶淵明重新入仕,但陶淵明依然沒有答應。
隨著陶淵明的年紀越來越大,生活愈來愈貧困。有的朋友主動送錢賙濟他,有時他也不免上門請求借貸。甚至有時候,陶淵明經常又病又餓好些天,起不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