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也不再重要,只要有對醫藥痴迷的人,就會不斷有新的發現。
………………
接下來,要說一下華佗創造的五禽戲。
想當年,曹氏三代君王都相繼去世了,而司馬懿還健康的活著,成了三國最後的贏家。
司馬懿活了七十三歲,弟弟司馬孚活了九十三歲,這在古代算是非常長壽了,那麼司馬懿及整個司馬家都長壽的原因是什麼呢?
有人說,答案非常簡單,那就是神醫華佗臨終前,傳授給司馬懿的五禽戲。
華佗創造的五禽戲,是透過模仿虎、鹿、熊、猿、鳥鶴)這五種動物的動作,以保健強身的一種氣功功法。經常練習,能治病養生,強壯身體。
五禽戲外動內靜,動中求靜,動靜具備,有剛有柔,剛柔相濟,內外兼練,是一種仿生功法,與華夏的太極拳、扶桑的柔道相似。
它的動作看似緩慢柔軟,實則很費體力,鍛鍊效果極佳。當年柏夫人只打了一招,便全身熱血沸騰,春風拂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據傳,華佗的徒弟吳普,因長年習練此法,而達到百歲高齡,卻依然耳聰目明,牙齒完好。
2006年,華佗五禽戲被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2011年,又被國務院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華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廣陵的吳普和西安的李當之,皆聞名於世。
吳普著有《吳普本草》,李當之著有《李當之藥錄》,樊阿喜針灸,這三個弟子後來均成為有名望的醫家。
廣陵郡的吳普,投華佗為師學醫,得到了華佗的教誨,不單醫術高明,而且高壽百歲,耳不聾,眼不花,發不白、齒不落。
那麼,他為何能活那麼高的年齡呢?這裡有個傳說。
據說,吳普曾是官宦之家的子弟,過著富裕的生活,是一位肩不能擔,手不能提的闊少爺。
有一次,華佗帶著他出外採藥,沒想到一回到家,他就病倒了。
華佗就去給他看病,到那兒一摸脈,六脈和平,一點病都沒有。
這個時候,華佗心中有底了,笑道:“人要想身強體壯,減少疾病,延年益壽,最有效的辦法是勞動鍛鍊。”
吳普聽了這番話,心想:噢,我說師父身體咋恁強壯呢,原來他有長壽的秘訣。
一想到這裡,興趣來了,他急忙問道:“老師,你的秘訣能教給我麼?”
華佗笑著說“當然可以”,然後就將五禽戲教給了吳普。
那麼,這五禽戲是怎麼來的呢?
有一次,華佗看到一個小孩抓著門閂,來回蕩著玩耍,便聯想起“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的道理。
他又想到,人的大多數疾病,都是由於氣血不暢和瘀寒停滯而造成的,如果人體也像“戶樞”那樣經常活動,讓氣血暢通,就會增進健康,不易生病了。
於是,華佗一有時間就專心致志地研究鍛鍊身體的方法,參照當時古人鍛鍊身體的“導引術”,不斷琢磨改進。
後來,他根據各種動物的動作,創造一套模仿虎、鹿、猿、熊、鳥五種動物的拳法,叫做五禽戲,是以模仿動物的動作和神態為主要內容的組合動功。
“五”是一個約數,並非限於五種功式;“禽”指禽獸,古代泛指動物;“戲”在古代是指歌舞雜技之類的活動,在此指特殊的運動方式。
本法之起源,可上溯至先秦,如《莊子》中有“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等載述,可見當時已有多種模仿動物形神的導引圖文,更屬“五禽戲”原始功法之類。
華佗將“五禽戲”整理總結,並作為一套功法進行推廣,只是有關“五禽戲”的原始文字早已佚失,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史籍記載。
喜歡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請大家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