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現疾風步!
李白將身一晃,風馳電掣般來到張仲景的跟前,微微一笑。
火焰旋風擊!
李白的拳腳密如暴風驟雨,但力度極輕,不停擊打張仲景的身體,趁機用神識天賦竊取他的技能和相關資訊。
張仲景用的武器是暴雨梨花針,以“漫天飛花”的手法擲出,從四面八方激射向李白的多個重要穴道,卻都被李白身上的金光罩擋住。
此時,杜甫已經攔住李時珍,李元芳攔截孫思邈,楊玉環阻擋華佗,暫時處於拉鋸戰狀態,誰也奈何不了誰。
在這個戰鬥過程中,李白對張仲景越來越瞭解。
張仲景在醫學上有很高建樹,在大堂上坐診被稱為“坐堂醫生”。因為接觸了大量的病人和案例,他的醫術更加精湛。
同時,他蒐集很多民間的偏方和許多醫生的方劑療法,然後根據自己的認識來研究,再在病人身上不斷實踐。
不僅如此,他為人還特別謙虛,為了拜訪名師,不畏懼路途遙遠,不在乎旅途勞累,到了地方,第一時間就要去拜師取經。
當時襄陽城有個綽號叫做“王神仙”的神醫,在醫性和醫道上都很有研究,有著自己獨到的體會。
張仲景將他的藥性和醫學都學得透透徹徹,然後融入了自己的理論之中。
張仲景出生於官宦世家,他的父親叫張宗漢,在朝廷做官。當時做官是世襲的,所以張仲景註定就是當官的,但是他志不在此。
因為家庭的關係,他從小就閱讀了很多典籍,最喜歡的就是關於扁鵲行醫的故事。
他篤實好學,勤奮上進,將所有能接觸到的關於醫學的書籍看了一遍。每每讀到興奮之處,恨不得有個病人立即出現在他的面前。
興趣才是一個人最好的導師,這奠定了他醫學翹楚的基礎。
張仲景出生的時期,接近東漢末年,官場腐敗,弊病叢生。
他性格沉穩,嫉惡如仇,看不慣官場種種,但是命運規定他必須走進官場。
當時農民起義,戰爭連綿,人死得多了,屍體處理不好,就會有傳染病,百姓還要承受著瘟疫的痛苦。
張仲景看到這些之後,覺得自己不能這樣坐視不理。十歲的時候,他就拜了名醫張伯祖為師,潛心研習醫學。
張伯祖出生於醫學世家,醫術高明,治好的病人高達百分之九十。
張仲景跟著這位名師,接觸了很多病例,無論是上山採藥,還是行醫坐診,從不叫苦,還偷偷做筆記。
這些行為被張伯祖看在眼裡,他很喜歡這個認真的孩子,因為認真是行醫者必備的品格,於是毫不保留的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到了後來,張仲景的醫學已經超過了師傅,他的名聲也傳遍了鄉鄰。
………………
張仲景有個好友叫做寧遠,有一天,寧遠去找張仲景玩。無意中,張仲景發現寧遠的氣色不太正常,於是給他把把脈,驚覺脈象有異。
再三確定之後,他對寧遠道:“你患了一種叫做‘消渴’的病症,現在屬於初發階段,你會感覺不到。不用多久,三個月之後,你會心慌失眠,頭痛難忍,尿頻尿急。
到了六個月的時候,你會感覺到一直想喝水,但還是口渴難忍,小便費力。一年之後,頭背開始生瘡流膿。等到病入膏肓的時候,就無可救藥了。”
於是,張仲景開了一個方子給寧遠,讓他按照這個方子吃藥。
但是寧遠不相信,他感覺不到身體有任何問題,於是把方子撕掉了。但是六個月之後,身體變化的症狀和張仲景預料的一樣,他趕緊去找張仲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