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積累一多,寫詩、作文、議論,就可以順手拈來,左右逢源了。
九歲以前,袁枚除了讀“四書”、“五經”外,對唐詩宋詞還一無所知,弄不清什麼叫詩。
九歲那年,他偶然從別人家裡借了幾本《古詩選》,引發了他對詩歌的極大興趣。他吟詠、抄寫、背誦,很快就熟悉了歷代詩歌的發展與特點,天天摹仿著寫詩,居然寫得清新流暢。
一天,袁枚隨著大人們遊覽杭州吳山,拾級而上,站在山頂鳥瞰。杭州城裡千家萬戶,盡在腳下,山腰雲霧繚繞,雲蒸霞蔚。
大人們有的捋髭,有的讚歎,有的感喟“眼前有景道不得”,有的只能連聲讚美“好景好景”……
這美景觸發了袁枚心中的靈感,他當即吟了一首五言詩,其中兩句是:“眼前兩三級,足下萬千家。”
大人們都非常驚異於袁枚的詩才,說這首詩想象力豐富,親切自然。
晚年,已是老態龍鍾的袁枚,重遊吳山,回憶九歲時寫的這首詩,仍很感慨的道:“童語終是真語啊!”
十二歲那年,袁枚考中秀才,在家鄉一帶被譽為“神童”,但他出身貧微,影響了他的進一步深造和發展。
父親為了兒子的前途,託人帶袁枚到廣西桂林袁鴻處,繼續深造。
有一天,廣西巡撫看見袁枚相貌不凡,想試試他的才學,便讓他以“銅鼓”為題寫一篇賦。“銅鼓”是廣西邊境的一個地名,當時正值越南大肆入侵。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才華橫溢的袁枚,略加思索,揮筆立就。
巡撫一看滿紙金玉,文采飛揚,極為讚賞,力薦他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
這次考試,生員一共193人,只錄取15名。袁枚雖然名落孫山,但由於他年紀最小,所以頓時名滿京城。三年後,他考取了進士。
袁枚曾任過幾年縣令,中年以後辭官,專心從事詩文創作。
同代詩人趙翼,讀了袁枚的詩集後,寫詩稱讚:“八扇天門迭盪開,行間字字走風雷。才子果是真才子,我要分他一斗來。”
此時,李白已經將那些最新竊取的技能,放在榮耀腕錶的團隊頻道中共享,因此杜甫一邊跟袁枚遊鬥,一邊學習那些技能,將其融入自己的打法中。
郭雲深是武術名家,修煉的是明勁、暗勁和化勁。
明勁,練之總以規矩不可易,身體動轉要和順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齊而不可散亂。拳經雲“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
暗勁,練之神氣要舒展而不可拘,運用要圓通活潑而不可滯。拳經雲“圓者以應其外”,即此意也。
化勁:練之周身四肢動轉,起落、進退皆不可著力,專以神意運用之。
雖是神意運用,惟形式規矩仍如前二種,不可改移。雖然周身動轉不著力,亦不能全不著力,總在神意之貫通耳。
拳經雲“三回九轉是一式”,即此意義也。
杜甫將這三種運勁訣竅融入拳法中,突然發力,將袁枚擊下擂臺。
不過,他並不急著離開,而是繼續留在第三層,跟袁枚切磋廚藝,獲益匪淺。
這段時間,青蓮小隊在通天塔第一層、第二層和第三層,都學到了不少有用的東西,是時候去通天戰場闖蕩一番了,增加實戰經驗,順便賺些榮耀點回來。
(本章完)
喜歡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請大家收藏:()恰王者少年,青蓮劍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