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咧!”
船伕搖著船,穿過點點漁火,前面一片漆黑,船櫓的划水聲,“嘩啦啦”傳入耳中。江風吹在身上,有些寒冷。
“船老大可知哪裡的鱸魚做的最地道?”
常年行走於江湖之上,聽到陳錚詢問的船老大,“哈哈”笑起來,道:“後湖邊的鱸魚沒有不地道的,就看公子想怎麼吃了。”
“哦?”
陳錚站於船尾,聞言驚咦,詢問:“有什麼說道嗎?”
“倒也沒什麼說道,只是身份不同,去的地方也不同。我知道有個地方鱸魚做的最鮮美,條件簡陋,卻是祖傳的手藝,據說連黃鶴樓的師傅都讚不絕口。公子若不嫌棄,我帶你去嚐嚐!”
“聽你說的這麼好,咱就去嚐嚐!”
“好咧!”
船伕用力搖起了船櫓,向著後湖方向快速行去。
遠遠的看見一簇簇的漁火,圍著太湖邊,怕不是有幾十,上成的漁船。岸邊燃起了篝火,三三兩兩的人圍坐在一起,相隔一二里,就聞到了一股香氣。
船伕沒有在湖邊停靠,而是搖船入湖,行走二里多,到了鐘山附近。
聽著鐘山上的啼鳴聲,也不知上面是否有一座“寒山寺”。
漁船在鐘山之下靠岸,臨岸有家漁檔,看見船老大後,迎了過來,與他說起話來。
船老大就站在船頭上大喊起來:“高大嫂,快把你的老三樣端上來。”
陳錚站在船尾,打量著眼前的鐘山,興之所致,脫口而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也不管應不應景,只是唸誦出來。
“好詩句!“
突然一聲叫好傳來,只見相隔數丈遠的一條漁船中,從烏蓬中走出一位中年人,朝著陳錚大聲讚道。
“公子好才情,如此詩句足以流芳百世。”
陳錚聞聲,看了過來,只見是一位中年男子,方正臉龐,嘴唇蓄著一縷鬍子,目光褶褶,一身寶藍色的長衫,對著他拱起雙手。
“在下曹安民,攜家眷前往太湖省親。沒想到能遇到公子這般才情無雙的雅士,實在榮幸之極!”
對方的誇讚,讓陳錚有些無地自容,連忙解釋道:“此詩句乃是一位賢人所作,在下拾人牙慧,遺笑大方。”
“不知何方賢人所作?”
曹安民驚奇的詢問起來,他自認胸有點墨,古今往來流傳的名篇佳句熟記於心,竟對剛才的詩句毫無所聞。
心中猜測,必是今時某位大賢所作,心中如貓抓一般,著實好奇的很,便向陳錚發出邀請。
“公子若不棄,不如上船同食!”
話說,對方船中有家眷隨行,極不方便。於是,婉拒了對方的邀請,高聲說道:“曹兄有家眷隨船,不如來我船上!”
聽到陳錚的顧忌,曹安民向船伕吩咐一聲,搖船而來,與陳錚並靠在一起。
“叨嘮公子了!”
“在下陳錚,見過曹兄!”
“原來是陳兄弟!”
曹安民跳到陳錚的船上,二人相互介紹後,圍坐在船尾。
不一會兒,漁家提著食屜上船。
“這家漁檔的鱸魚極為地道,尤其是老三樣,遠近聞名。配上一壺雕酒,便是神仙的享受了。”
曹安民端起一杯酒,對陳錚請道:“萍水相逢,叨嘮陳兄弟,請滿飯此杯!”
“曹兄客氣,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