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也是想開發一下,這裡的自然資源,到最後還是不了了之,留下一點半點的殘跡,叫人浮想聯翩。
這山通體青石,也沒有什麼富礦,除了山水俱佳之外,並沒有什麼值得開發的地方。
不過,若是能連著貫通三道石門的話,似乎也還有一些噱頭,至於其代價或許會更大。
至於這第一道石門,卻是我很熟悉的。
小學的時候,沒少來裡參加學校舉辦的,大型拾柴火的活動。
那時候的小孩子也都野氣,說上山就上山,總能在這道石門左右的山林中,砍一捆柴火,然後擔到學校裡去交差。
倒是我,從來最怕山林中的毒蟲猛獸。
因此最頭疼這種活動,一旦有了無法矇混過關的時候,也只能靠著和堂哥搭夥兒才能交差。
因此,對於這道石門來說,我的記憶是苦澀的。
不過今天看來,石門周圍,以及左右山坡的前面,都已改變了不少。
首先因為修路的緣故,左右兩邊的山坡,已被剷除了不少,推平做成了零時停車的場子。
四周也寬闊了不少,更是在石門口的舊橋上,又架起了一座寬大結實的大石橋。
石橋也不太窄,若是開車的話,也是可以透過的,裡面小寨子裡的人家,就把車子開到了自己門口。
二姐夫叫大家把車停在外面,是因為開進去也沒地方可停,還不如就停在這裡,然後大家再步行進入石門。
大家在石門前拍了好大一圈後,這才心滿意足的開始進入山門。
我們帶好了零食和裝置,尤其是打野菜的竹籃,那可是大姐和小姑最不能落下的。
她倆和嬸嬸三人,一進山裡就想著去打野菜呢,可惜我們來的有些晚了,時間支撐不了她們能走多遠。
在大家的嬉嬉鬧鬧中,我們穿過了石門甬道,等從甬道走出之後,眼前豁然開朗不少。
眼見不遠處的山坡上,梯田層層疊疊,有幾間土坯瓦房,被翠綠的竹林簇擁著,正飄散著裊裊炊煙。
一二三五六,不多不少,剛好六家,六個小院,六個臺階似的,左右前後,高高低低地重疊在半坡四周。
有的院子遠遠看著有些荒蕪,唯有兩三個還頗有活氣,似有人影在屋前的竹林桃樹下,正眺望著我們。
那是誰我並不認識,即便認識,人家也不認識我了。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這裡曾住著的同學們,也都搬走了,剩下的幾乎都是安土重遷的老人,與其他村莊並無不同。
我們的大部隊,很快便過了石門,走進了整個小寨裡面。
二姐夫這些年沒少來過這裡,正在門外悠閒的人,還與他們揮著手打招呼呢。
大姐夫統領著大家,帶著隊伍齊齊整整的向更深處進發。
倒是我們四人最散漫,邊走邊照相,似要將整座山都裝進手機裡去。
喜歡拾光聚寶請大家收藏:()拾光聚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