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隊走走停停,繼續在小路上盤旋,我忍不住心中的激動,扶著天窗就呼吼了一聲。
“阿偶...”
“嗨...”
“呼吼...”
聽著我的呼吼,前面也開始傳來了大家的回應,不禁讓我想起了那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自然,這山溝裡並無猿猴,也無河流江水,更無船舟泛波,只有車與溪流。
但這意境,卻是絲毫不差,完全抵得過李太白的那種,快意和熱愛之情。
大家行駛了二十來分鐘後,前面的車開始慢慢停下,車上的人也都逐漸下來。
我這才恍然發現,原來已經到了第一道石門處。
石門溝最著名的就是石門,且還不止一道,而是整整三道。
大部分進來玩的人,最多也就能走到二道石門處,因為過了那裡後,就連徒步行走的路,也都變得隱秘而陡峭起來。
若沒有熟悉路的人帶著,完全是走不進去的。
至於車子,也僅能到第一道石門。
過了這第一道石門,便會看到一個只有幾戶人家的小寨子,路也就修到了這裡。
若還想繼續前進,只能步行。
我們這一車四人下車時,大家已經都聚在了第一道石門口,正仰著頭驚呼大自然的奇妙。
除了幾個小的被大人緊緊拉住外,大家紛紛掏出了手機,拍山的拍山,攝水的攝水,還有人錄著眾人歡呼雀躍的模樣。
老波第一眼看到石門,嘴裡就驚呼了起來,一邊點著煙,一邊還不忘和大家一樣,拿出手機四處記錄一下。
我呢,又怎麼會對它見外,自然要大大地拍攝一番。
鏡頭裡,只見前面斷崖絕壁,橫亙在前,高聳入雲,不可翻越。
漸漸走近,才發現絕壁並非通天一塊,而是左右石壁相互交錯,給人一個絕壁封戶的假象。
再走近一下,踏上石橋,就能聽到叮咚的溪水聲響,低頭則見一個寒潭,懸在石橋之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時抬頭向前看去,則見兩面石壁向後延伸,中間夾著一水一道,行成了一個長約二十來米的,天然的石縫通道。
仰頭望向天空時,便可以看到罕見的一線天。
只見兩邊石壁不斷朝著天空,無限伸展而去,到了最後左右幾乎交錯連在一起,留下一道彎彎曲曲的縫隙,投射下來一線天光。
走進石門中的甬道里,耳邊頓時嗡嗡作響,水流像是直接灌進了耳朵一樣清晰。
說話的時候也是,聲音像在翁中響開,變得雄厚而回蕩起來。
與以前相比,除了新修的公路之外,這道石門幾乎沒有多少變化。
讓我有些意外的就是,在兩面的石壁坑洞之中,竟擺著幾個還未成型的泥塑,也不知是誰的主意與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