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的那會兒,電影院的這條街,還有步行街,以及老汽車站,已是全城最繁華的地段了。
尤其是老電影院的這塊兒,基本涵蓋了酒店賓館,和大半的娛樂飲食。
當時我們幾個同學,玩的最多的地方也是這裡,看一塊錢的武打碟片,打五毛錢的多人檯球,還有乒乓球和籃球等等。
再者,這裡的小吃,也是聞名遐邇,蕎麵涼粉兒,紅油麵皮子,蒸碗兒燴菜,黃面攪團,冷水魚魚,洋芋包子,絕對是人間難得之美味。
其次,還有鍋盔,石子兒饃,羊雜湯,以及竹槓面,其味道獨到特別,出了此地,絕無僅有。
我最鍾愛的,不過洋芋包子和竹槓面了,所以也給老波推薦了一番。
但是,他不怎麼愛吃包子,我便又給他推薦了,石子兒饃夾炸串兒。
這也算是我的保留最愛,高三的那一年,幾乎每天都在吃,至今記憶猶新。
買了包子和饃之後,我倆便進了竹槓面家的小店,先一人叫了一碗過水麵,然後再一邊吃一邊等。
不過一兩分鐘,老闆娘先是送來了兩小碗麵湯,又問了加辣多少。
吃辣子我不在行,只能保住一個正常範圍,倒是老波卻是其中好手,叫老闆娘使勁地加!
我喝了一口湯,看著邊兒有一個缺口的小碗,味蕾帶著靈魂彷彿穿越了,回到了十幾年前,第一次吃這面的時候。
那時候我才上高一,堪堪從鄉入城,被堂哥帶著,首次來嘗這縣城聞名第一的特色。
也是先喝一了口湯,濃郁的鹹味之中,帶有一種面的獨特的味道,叫人肚裡的饞蟲,不竟更加叫囂了。
沒辦法,前面排隊等著人還有幾位,只得聽著胃裡,咕咕的叫喊聲,先將整碗湯都喝個了乾淨。
本來,我還想再喝一碗,但因過於害羞靦腆,終是沒有麻煩老闆娘。
倒是堂哥聰明伶俐,眼色刁鑽,只一瞥便看出了我的難為情處。
於是,在為他自己添湯的同時,亦為我又倒了一碗。
我還記得很清楚,那個碗和現在的這個碗,幾乎一模一樣,邊兒上都帶著不整齊的缺口。
不過,我們,或者喜歡吃這一碗麵的人,從來都不在乎這些。
當我將兩碗麵湯都喝完的時候,面終於好了,盛在一個白淨的圓盤子裡,上面蓋了許多炒過的韭菜,以及澆好了,紅得鮮豔的辣子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來,你先吃...”
堂哥總將我當成了小孩子,事事都要照顧著我,將面推到我眼前的時候,還問我一碗夠不夠...
“夠了,夠了...”
我一邊靦腆地說著,一邊開始將面攪拌一下,這次才看清了竹槓面的模樣。
麵條的並不顯得太白,反而成淡黃色,吃一口後,鮮香直衝腦後。
形狀寬厚如韭葉,也似壓面機裁切過一樣,但卻彈性十足,嚼勁很大。
其味道濃厚複雜,連綿不絕,一口即罷,口齒留香,絲毫沒有機器所制的那種,蒼白與單調。
若是將一般的麵條,稱之為一種單一的顏色,那麼這個竹槓面,就是一條完整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