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遙趕早回來,也是為了調整下狀態,好好的把今天這批客人招待好。
白曉星之前並不知道這件事,她跟回來就後悔了,在她有限的記憶當中,姥爺也只做過幾次烤全羊,因為實在是太麻煩太累人了。
吃的人雖然快樂,幹活的人卻很痛苦,白曉星作為東家,自然是幹活的人。
在季老爺子留下的十道菜譜中,烤全羊其實才是最值得拿來當作招牌的一道菜,但因為這道菜價格昂貴且製作流程繁雜,多年來幾乎無人問津。
也不能說無人問津,就是每當有客人問起的時候,季老爺子的答覆基本上就把客人給勸退了。
因為烤全羊用的是一整頭羊,沒有個一天的功夫是根本烤不出味道的,而且一整頭羊的量相當的大,幾個人也不可能吃的完。
像他們家這種小規格的飯館兒,以前根本吸引不到太大的客流量,說白了如果不是十幾個人一起吃飯,是吃不完一頭羊的。
所以即便是季老爺子在世時,這種烤全羊也只做過幾次,僅有的幾次,也都是相當於自家人聚餐形式。
白曉星記得巴圖就曾張羅過兩次,一次是他領回養子查理那一天,他激動得又哭又笑,說是要狠狠慶祝一下家裡添丁這件大事。另一次就是他兒子查理考上大學,巴圖又拎來一頭羊讓季老爺子操刀,辦了一場升學宴慶祝他們鮑家門楣終於再次發揚光大。
反正白曉星對此一直耿耿於懷的,畢竟她和李牧遙考上大學,也沒“享受”過這份待遇。
話說回來,這種整羊烹飪的技藝往上追溯,也跟清朝宮廷飲食有關。當時的清廷稱之為“詐馬宴”,專為招待蒙古王公,“詐馬”又稱“珠馬”、“招木”,在蒙古語裡的意思就是蒙古族傳統的屠宰手法。所以這道烤全羊也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是宴席上的一道最講究的傳統名菜,其形、色、味俱佳,具有濃郁的民族風味。
青城地區緊鄰內蒙古,與當時的王爺與蒙古王公往來密切,王爺府中備著這道菜也是無可厚非的,所以在後世自然而然的也被季家收入王府菜系當中。
根據史書記載,早期的蒙古人“掘地為坎以燎肉”,隨著後來的傳承和發展,這道菜有了很大的改進和更詳細的做法介紹:“元代有柳蒸羊,於地作爐三尺,周圍以火燒,令全通赤,用鐵芭盛羊,上用柳枝覆蓋土封,以熟為度。”
這些足以說明,做好這道烤全羊的難度有多大。
也正因為如此,前段時間李牧遙和李豐家分菜譜的時候,這道菜直接被李豐放棄了。
畢竟李豐連那幾道簡單的菜都做不好,稍微加點難度的,就更不用比量了。況且相比之下,烤全羊被受眾所接受的程度遠不如其他的菜品。
所以這也是白曉星他們當時特別生氣的原因,招牌菜都被挑走,李牧遙只留下些難做又沒有太大知名度的菜。
說實話,在做糕失敗後,李牧遙其實對自己的廚藝和發揚王府菜系也沒什麼信心了。好在有唐沁、巴圖和白曉星他們做支撐,才在開業後將這道菜又推了出來。
這批客人是唐沁和陸鈞壹共同圈子裡的朋友,在大唐酒店吃過幾次飯後,對菜品非常滿意也對老街小飯館兒充滿了好奇心,於是便打算帶著各自的朋友過來品嚐一番,算是“走後門”預定到了今年的第一隻烤全羊。
雖說這道菜至少得提前三天預定,而且是季節限量供應,過了這個季節,羊兒不肥影響口感,也就只能下架。但有了先前那些菜品的預熱,加上大唐酒店的聯動,這種“飢餓營銷”不止吸引了唐沁他們的朋友們,其他客人的訂單也紛至沓來,烤全羊一下子成為當季的熱銷新品,因此巴圖家牧場裡“適齡”的羯羊全都被編上了號,排到了兩個月後。
喜歡老街小飯館請大家收藏:()老街小飯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