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雅人習慣性磨蹭了一會兒下巴...
他房間裡沒有《適應性市場》這一類金融類書籍,對目前正在進行的單行本書中如何去構造一個‘擁有互動性同時讓消費者得到正反饋’的生態環境,存留困惑。
南雅人曾經小群裡有幾位高階作者,轉發過一段精品群聊天記錄,他們提到了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三甜一刀,或三刀一糖,更符合人類心理學邏輯,得到良好的適應迴圈,讓讀者能夠有精神緩衝,並且有期待接著往下讀的慾望行為。
這事兒又與行為經濟學部分名詞有著異曲同工之合——
展望理論,損失厭惡。
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簡單來說,你丟了100塊,會產生痛苦情緒,需要得到250塊才能平息痛苦。
看上去有那麼些‘貪得無厭’的味道。
仔細想想,好像多數人就是貪得無厭這樣一個行為模式。
反過來看,當一個你急需或是剛需的物品,從標價1000的物品打折到400的時候...
多數消費者會認真考慮到底要不要購買。
作者無法保證自己的故事始終是三比一環境,文筆落差與故事構造會形成偏差值,這個偏差值,又是不是正好撞到了這樣的一個比例上?
南雅人偶然想到了‘降智打擊’的心理學與生理學結合運用,就會聯絡想如何把這些運用到作品之中來進行實踐。
追根究底,作品,也是商品。
那群壞傢伙在經濟學上的運用,能在作品中製造一個小環境讓讀者,讓消費者得到情緒上適當比例的正反饋,以這樣的方式讓他們有繼續讀下去的想法。
這事兒不只是南雅人一個人會做。
霓虹許許多多的輕小說作者,是願意花時間去研究市場,專門針對性的在一個時間段開新企劃來籠絡部分消費者需求。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們有著這樣一個很商業化的作風。
南雅人更致力於考慮如何把自己作品變得更優秀。
三糖一刀,可以是長久性的,諸如一個單行本有12萬字,分四個大劇情,前面9萬字發糖,在結尾發刀子。
也可以是短期迴圈制度,幾萬字戳一刀,一卷反覆戳幾次。
糖與刀同樣可以置換成‘對立面情緒’,諸如險境環生的戰鬥場景與悠閒快樂的日常生活。
南雅人莫名又想到了克里斯的著名案例——
在第五卷把看似‘主角’的男二寫沒了,第六卷銷量暴跌。
這無疑對應著‘期待值拉滿在對應投資專案沒有得到正效應情緒而做出了衝動行為’的沉沒成本效應。
第七卷故事重燃,後續銷量暴增幾倍,則對應了‘對作者第六卷故事沒有繼續支援的行為而感受自責’的後悔厭惡。
南雅人沒有那個大基礎粉絲,去像當初已經漫畫家出道的克里斯那般去作死,鋪墊那麼大。
實行‘後悔厭惡’的風險太大,pass。
他現在至少可以考慮在第一卷收尾的轉折點,去如何應對這個‘沉沒成本效應’,讓消費者們在對應下一卷有良好的期待值...
畢竟艾莉絲在原神故事之中,成婚有女兒,女兒還出了角色,大概之後也會出本人角色...
南雅人擼貓的手停了下來。
角色設計者給他留了一個大坑...
艾莉絲,到底是哪裡人?
喜歡東京夢想家從戀愛遊戲開始請大家收藏:()東京夢想家從戀愛遊戲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