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絲與薩丹尼亞傻喵看著南雅人對著打了一行‘genshinipact’的文件凝眉苦思...
她們都不明白南雅人在幹嘛...
南雅人是故意打了一串英文,而沒去輸入‘原神’...
艾莉絲不知道為何,最近在偷學漢字,按她的聰慧,肯定進度飛快,他不想讓艾莉絲搞太明白,特意搞了一串模糊字母——
散裝英文拼在一起會顯得意義更加模糊。
薩丹尼亞?
誰會在乎一隻英短看不看得懂?
南雅人在想清楚利弊之後,又在文件中打上第二行,農藥亡者。
米忽悠都下場了,大鵝鵝豈能坐視不管?
兩個極端的案例,正好供南雅人給出一個‘商業化’思路來。
他正在想辦法把這兩張卡片,直接進行一個‘融合’。
南雅人他個人而言,非常佩服米忽悠天命公司。
沒什麼好說的,純正的‘遊戲製作公司’,至少在他穿越之前是如此。
純正沒打引號,是因為他血統真的夠純正,製作遊戲的水準一直在進步。
引用友商用語,就是用心製作遊戲。
在手機遊戲畫面沒什麼實質性提升,光靠精美貼圖,ip換皮遊戲,甚至‘油膩的師姐在哪裡’,‘一刀999’都能撈得盆豐缽滿的資訊時代裡...
一款叫崩壞三的遊戲橫空出世。
可能因二次元濃度過高,它在當時引起了一段時間的熱議不錯...
卻沒有大範圍普及性,受限於一定群體內。
這裡先不提公關、ch與沙雕運營方面的問題。
米忽悠天命公司的劃時代產品,崩壞三,它遊戲內容與遊戲製作,是實打實的超高水準。
把視角先分割開來,以‘業內’與‘業外’兩個角度分析。
遊戲製作行業,本身就是小群體,且因為早期的電腦普及程度,經濟環境,遊戲製作學科各元素影響,當初的遊戲製作,起步較之稍晚...
所以,這裡先從‘外行’入手,從大眾視角來看待這個事件...
大致會分為三個群體——
‘崩壞三,啊,玩過一段時間,但是手機玩吧,太卡了,玩不動,就沒玩了。’
‘啊,當然玩過了,臥槽,開始玩的時候驚呆了。什麼?!這...是國內廠商做出來的遊戲?我跟你說啊,別忽悠人啊,我可經常玩外服遊戲...’
‘玩過,畫風不適,卸了。’
xp作業系統玩家就不舉例了,他們哪裡都存在。
當初的手遊行業,因起步太晚,技術落後的原因,大廠商們都在爭先恐後地爭奪外遊代理權,誰知道國內小廠橫空出世,製作出一款動作流暢的角色扮演動作手遊,畫質甚至比得上部分端遊。
好傢伙,那把玩家們給驚得...
就是吧...
如第一個人所言那樣。
這遊戲,太吃手機配置,基本要旗艦機或次旗艦機才能帶動...
外行大致就是這樣了。
再說一個不用非常‘業內’,‘外行’只要想想也能明白過來的一個道理...
一個後世大廠剛研發出來的‘商品’,要和米忽悠五年前製作出來的遊戲,去進行畫質對比...
甚至是在這五年時間裡邊,只有一個同為小廠製作出來的《戰雙》作為‘競品’...
啊這...
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