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朝廷真的需要人才,對於真正有貢獻於王國的人才,作為統治者的君王自然不會剝削他們,反而還會給予足夠的俸祿來供養官員。
這麼一來,問題就出來了。
在這種付費自薦的大前提下,如果一個君王得不到臣民的認可,自然不會有賢才甘心為其所用。
如果是這種情況,搶到了王位和沒搶到王位,是沒有根本區別的。
因此,爭奪王位的王子,品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
當然,知人知面不知心,一個人的品行到底如何,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看出來的,但至少你表面功夫要做足,背地裡怎麼齷蹉都是你自己的事,畢竟不為人知的事情幾乎等同於不存在的事情。
如此,一個王子若是想要爭奪王位,最先要搬出來曬一曬的,就是優良的品行!
有情有義,無疑就是優良品行當中舉足輕重的專案了。
雖然大家都知道作為一個君王是很難做到有情有義的,但哪怕是裝出來的,別人也同樣希望自己即將輔佐的是以為心有情義的君王。
都說伴君如伴虎,若是跟了一個冷血無情的君王,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是不是會在某天一個不經意被老虎咬死……
正因為如此,黎明政親近古家,這是絕對不可或缺的,這是一個黎明政心懷情義的訊號,也可以說就是他用來招賢納士的無形廣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果不其然,黎明政對古家的親近,立馬使得很多搖擺不定之輩下定了決心,向黎明政這邊靠近了一步。
……
雖然這些微不足道的支援對於黎明政來說幾乎是沒用的,但助力終歸是一份助力,總比他們投靠了別的王子來給自己製造麻煩要好。
因此,黎明政對於要偷懶自己的勢力,幾乎都是來者不拒的。
如果是其他王子的母族,黎明政是絕對不會收的,當然那些王子的母族也不至於跑來投靠黎明政,畢竟這是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的潛在規則。
……
當然,賢能之才也不僅僅只是可以自薦。
就如一個公司的老員工可以帶新員工進入公司任職一般,朝堂之上的王公大臣也同樣可以舉薦賢能之才給君王。
一般而言,王公大臣舉薦的賢能之才一般來說都是不會失敗的,成功率不說達到百分百,但怎麼著也得有個百分之九十幾。
王公大臣的舉薦,成功率無疑更高,但這並不代表這樣的賢能之才起點就比寒門子弟高。
恰恰相反,王公大臣舉薦的賢能之才起點都比較低,通常都會讓他們從相對而言較為底層的職位開始做起,晉升的週期往往都要比寒門出身的官員更長些。
因為王公大臣舉薦的賢能之才,一般都是自己的門生,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
不過這也是為了避免朝臣結黨營私,這樣的做法倒也無可厚非。
反而是自我舉薦的賢能之才,他們起點更高一些,晉升週期也會相對短一些。
因為他們在朝中沒有過多的利益糾葛,私底下也沒什麼組織存在,所以君王用起來反而更為順手,也更為放心,提拔起來也不會有太多的顧忌。
如此一來,就有賢能之才拒絕自己身居高位的老師舉薦,反而選擇自薦,如此也可博取一個好一點的起點。
這樣的操作原本應該屬於漏洞才對,然而君王卻是默許這種事情存在的。
因為自薦是需要擔當一定的風險的,什麼樣的背景都不會給他們帶來任何收益。
王公大臣舉薦的,一般來說只要不是什麼膿包,即使能力稍稍差些,君王也會給王公大臣一些面子,勉為其難的將其收下。
自薦的可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這是需要百分百真材實料的,連半分的假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