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的日子很快就要來了蔣徵後續的作業也慢慢的做完,在27號的前2天算是把所有的作業都做完了。蔣徵也鬆了一口氣,語文和數學本的數量堆起來得有40來個本子,光是一個生字寫3排,一個詞語寫3排這一條就需要不少的本子,何況還包含造句、課後習題等等內容在裡面。老師寫在黑板上就簡單的三小排,但是學生卻是需要用20來個本子來詮釋這三排粉筆字的重量,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科是數學。
90初期的城市學生所承受的作業量,也許是整個90後中最沉重的。
報名的當天黃連英又帶著兒子來報名了,這次很順利。作業交上去,高老師看見作業本的外殼上都寫的是作業,字跡也好了許多。因此也就沒有發火,但是一些話還是要勸的:
“你家這個娃娃,我也曉不得是咋個些,好像是學個廊子都不開竅。你看看他寫這個字,和人家小朋友寫的字,字寫得太差老火了。”
黃連英應和著老師的話,也算是認可了老師的說法。答應著一會給兒子買本字帖好好練習一下。旁邊報名的都等得不耐煩了,又不敢出聲。因為班主任不僅僅是他兒子的還是他的班主任,從小沒少挨教訓。
黃連英母子剛走沒多遠,後面就傳來了高老師的咆哮:
“你這個作業是做完了?”
高老師手裡僅僅拿著7個作業本,不停的晃悠著。一本子就丟在了那個家長身上。
“你看看你,小的時候是這樣,你兒子現在也這樣。你現在過得如何,心裡面沒得數?想讓你兒子走你的老路?”
遠處的黃連英母子,聽見聲音就回頭看看。蔣徵也慶幸自己今天沒有這麼過分的挨說,捱罵的是李建新父子。
“我是和你講哈,今天回去把作業給我補齊,9月1號最後一天可以給你報名,9月1號作業交不起,你就帶起你家娃娃自己願意去那點讀,去那點讀。”
聽完高老師的話,李建新父子就收拾作業本,一臉失落的走了。連父親帶兒子一起能夠被同一個老師訓,也是難得一見的場景。後面的幾個家長看見這樣也灰溜溜的離開,報名的事情都不敢提。
因為那些家長明白,自己兒子或閨女手裡的作業本分量甚至不如前面一個孩子。人一走就散開了大半,兩個老師就輕鬆了很多。
黃連英帶著兒子離開後不久,就有人追了上來,那對父子。
“蔣媽媽!你等一下。”
黃連英聽見有人叫自己就回頭看,原來是剛才捱罵的那對父子。人一靠近一些,就忙的問道:
“我來問哈,這個高老師佈置的那些作業。他放假回家去也不講,我問他,他就來個做完了。我昨天才問,那個曉得今天來是連我一起罵,又是我以前的班主任。”
李建新的父親抱怨著。
“我也曉不得,我兒子回家去就自己寫作業。他寫完了,我才曉得作業有這麼多的。”
黃連英說的也是實話,自已也沒問過自己兒子多少作業,蔣文也一樣。不然也不會出現因為蔣徵要錢買本子買筆而吵架的事情。
黃連英看看兒子,就說:
“你和他們講一下有哪些作業。”
蔣徵跟著就像念快板似的把作業唸完,但是念得太快了人家就記不住,李爸爸就到旁邊的小雜貨店買了筆和本子,讓蔣徵慢慢再念一次,自己記錄了下來。
又送了6個本子,幾隻鉛筆給他,才一路數落著自己兒子離開了。
黃連英今年又準備開始賣菜了,覺得自己不做些什麼這個家似乎都難以維計,總想著自己做些事情。今天打算帶著兒子去看看那家人的固定攤位,聽說人家不做了要回老家去。
黃連英帶著兒子來到這學校旁邊的農貿市場,這個農貿市場是新建成的,去年的時候黃連英就在這賣菜,附近居住的人家多,又靠近車站。因此這每天賣菜買菜的人也比較多。
人流量是比較可觀的,重要的是這裡靠近水泥廠,那一片區裡面大部分都是從農村到城裡工作或者讀書的人,基本都是租房子住,更何況水泥廠的工人每天下班也會到這裡來買菜。
因此這裡的地理位置賣菜就十分的重要,而蔣文家距離這裡也不算太遠,農貿市場的門口對面就是南方電網繳費點,下去一些就是早期黃連英賣煮花生的地方。
加上下午屯農村的菜都會帶到這裡來賣給那些賣菜的小販們,可以節約很多跑豐源市場的時間,黃連英才會看中這裡的賣菜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