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程普等人一定會緊緊跟隨孫策,不可能在原地傻等。
第二種情況不可能,縱觀三國,魏蜀吳三家忠誠度最高的首推東吳眾將,不但一個個忠心耿耿,而且很能識大體顧大局,不會因一己之私而壞大事。
雖孫堅戰死未留下任何遺言,但程普、黃蓋、韓當等宿將依然主動承擔起託孤重任,盡心竭力輔佐孫策。
周泰、蔣欽二將新近加入,觀其後期表現,忠勇亦不遜於江東老將。
宋謙後來是孫權的侍衛,為救孫權奮不顧身,不幸遇難,也是忠勇可嘉。
因此,讓主公去浴血奮戰,眾人袖手旁觀的可能性也不存在。
第三種情況不可能,前面己經提到東吳眾將忠心耿耿,識大體顧大局。
孫策要去參拜漢光武廟,張昭曾出言阻止,孫策雖年輕氣盛,但並非有勇無謀,不可能不知此行的危險程度,僅帶十二騎必為忠臣悍將,觀其後收服太史慈的表現足以證明孫策有知人之明,不大可能帶一個間諜去執行如此危險的任務。
十二騎最後全部趕到也可以排除有人叛變的可能。
第四種情況不可能,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都未提及太史慈騎的是寶馬(如的盧、赤兔),但提過孫策騎的是五花馬。
二將從馬上打到地上時,太史慈的馬跑的不知去向,憑這一點就可以認定太史慈的坐騎只是一般的戰馬,決非寶馬良駒,而太史慈雖非寶馬,孫策卻是名馬;二將且戰且走,速度一定和程普等人追趕差不多。
第五種情況不可能,太史慈並非事先設伏,只是臨時拍腦袋想出的計策,騎的又不是寶馬,既需防備馬失前蹄,又需孫策從背後暗算,只能選擇較寬闊、適合戰馬奔跑的路走,不大可能選擇崎嶇山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了這些依據,雖然太史慈對地理比江東眾將要熟,但是要想甩掉程普、黃蓋等老江湖決非易事。
第六種情況不可能,看看後來諸葛亮舌戰群儒時江東眾將的表現就知道這些名將多數既拙於言辭,又沒有善聽的耳朵,且個個忠心耿耿,護主心切,恐怕沒有這麼好的耐性聽一個無名小卒說教。
排除了前面六點,第七種可能性就自然浮出了水面,從而得出題目中的那個驚人的發現,曲阿小將是一位被埋沒的蓋世猛將。
第八種情況是獨立以上七種情況的現象:劉繇援軍攻打過來,不可能在沒人通知的情況下不到一個時辰找到太史慈,那麼誰去通知的呢,答案不言而喻。
論據:
一、太史慈要將孫策誘至無人處生擒,決瞞不過江東諸將的眼睛,待要追趕,曲阿小將挺身而出,為成就太史慈的威名,主動出手阻擊江東諸將。
當時程普等人的首要任務是緊緊跟隨孫策,保護主公的安全,見有人阻攔,一場廝殺再所難免。
二、假如曲阿小將真的只是一員傻大膽的白痴末將,那麼他在江東一班虎將面前將是不堪一擊的,根本用不著十二個人一起出手耗費一個多鐘頭;
三、假如曲阿小將的武力達到中等水平,二流左右,江東諸將可以一擁齊上,一頓亂刀,不用一分鐘就可以把他剁成肉醬,或者留下一將與之纏鬥,剩下十一騎去追趕孫策;
四、那麼,就只剩下一種可能,曲阿小將是一位武功強大的強一流猛將,一出手就震住了程普、黃蓋等名臣宿將,知道此人武藝高於己方眾將,並且計謀出眾,只能十二人一起出手,合力料理對手,就象《笑傲江湖》中令狐沖、任我行、向問天、上官雲四人聯手對付東方不敗一樣;如果不是對手,己方全軍覆沒,自不必說,如僥倖殺死或擊退對方,才能保住己方眾人性命,另外騰出手來援助孫策。
既然己經認定曲阿小將是位強一流猛將,那麼其武藝究竟如何呢?
下面作一詳細討論。
一、對手的水平。
陪同孫策的十二人中有六人的姓名己知,參照三國論壇的多數武評,將其武力分述如下:程普(強二流)、黃蓋(中二流)、韓當(弱一流)、周泰(一流)、蔣欽(弱二流)、宋謙(未知)。
宋謙的武力不太好評價,此人曾與賈華共同擔當孫權的侍衛,地位相當於北魏的曹洪、典韋、許褚、龐德(曹操的保鏢),或者西蜀的趙雲(劉備的保鏢)。
《演義》孫仲謀大戰東吳兵中提到樂進一刀劈斷宋謙、賈華的兩杆畫戟便回,宋謙取過士兵手中槍追趕,被李典一箭射死,似乎演義中宋謙就露過這一回臉。
中箭只能說明他避箭水平不高,另外宋謙護主心切難免方寸大亂,李典又是在亂軍中施放冷箭,不能說明宋謙無能。
既然能當君主的保鏢,當然絕非等閒之輩,雖未必及得上前述曹典許龐趙五將,相差也不會太遠。
宋謙死後孫權放聲大哭,足見宋謙在孫權心中的地位。
同級別的賈華後來負責在甘露寺謀殺劉備,而當時孫權己知劉備有趙雲當侍衛,派遣賈華執行這一危險任務,也證明了賈華武藝非凡,排名在賈華之前的宋謙應該更厲害,估且暫定為中二流水平,80分上下吧。
另六人是何許人也,《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均未提及,陪同孫策出行的人選,不排除心腹謀士、親兵、馬僮的可能,但是後來劉繇接應軍趕到時,孫策的十二騎也趕到,在神亭嶺下與以太史慈為首的一千餘人一場大戰,人人以一當百,個個全身而退保住了性命,三流武將似乎也沒這個本事,因此後六人應該也是武將,武力至少弱二流。
這十二人聯手的威力倒底有多大,恐怕很難精確計算,只能進行粗略的類比。
三英戰呂布時,呂布對付關羽張飛(均為超一流)聯手,只能平分秋色,加上劉備(二流水平)就逐漸不是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