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等你這句話呢!蔣琛心想,麻利的把三桶酸梅湯打好,小廝一手拎著食盒,另一隻手只能拿一份酸梅湯,管家自己還得拿兩份,看起來著實有些不方便。
看來還是得早點把杯子做出來,蔣琛心想。
管家事情辦好就該走了,給蔣琛留下了一錢並十五文,這是明天的龜苓膏和打包的酸梅湯的錢。
“趙管家,這酸梅湯到時候喝完了,可以拿回來跟我退竹筒的押金,一個竹筒兩文錢。”
“好的,明日我讓小廝把竹筒給你帶回來。”
趙管家領著小廝走了,周邊的攤主都圍了過來:“蔣老闆,剛那可是縣令府上的管家?他都來你這買飲子了?”這是斜對面賣包子的老闆。
“是吧,我之前在酒樓見過這個管家,他去買吃食,絕對是縣令府上的,蔣老闆,你怎麼會認識他呀?”這是隔壁的隔壁的隔壁賣木雕工藝品的老闆。
…
好幾個攤主圍著蔣琛左一句右一句的,吵的人頭都大了。
“各位,各位,聽我說,我跟趙管家是在醫館認識的,他去抓消暑的湯藥,正好碰到我去買飲子的藥材,這才認識了,我給他推薦了我攤子上的飲子,還有龜苓膏,這不,今天趙管家就帶人來買了,所以,機會都是自己爭取來的,各位要不要來桶我們家飲子嘗嘗?”蔣琛無時無刻不在替自己的攤子打廣告。
“縣令都來買的飲子,想必是極好的,給我來一桶!”一位攤主掏出三文錢,拍在推車上,豪氣的喊道。
“給我也來一桶!”
“還有我,我也要!”
…
就這麼一會,平日裡賣的最慢的酸梅湯居然就剩小半桶了。
中午碼頭扛包的漢子下了工,都一窩蜂的往這邊跑,現在買飲子的人越來越多了,有時候來晚了,還買不到。
等把中午這頓人潮給對付過去,竟是又不剩多少了,酸梅湯還是剩小半桶,碼頭扛包的漢子是捨不得買酸梅湯的,但是薄荷飲子是全都賣完了,要不是實在拉不動,他都想再整個大桶了,看來買騾子這個事兒要盡快提上日程了。
傍晚收攤的時候蔣琛又去了趟醫館,抓了酸梅湯和龜苓膏的配方,今天沒少掙,錢袋子鼓囊囊的,可惜去了趟醫館,就癟了一大半。
兩人回到家,林月清剛好把龜板和土茯苓熬好,這準備加其他藥材,這是蔣琛頭天晚上叮囑他的,讓他吃完午食後,就把龜板和土茯苓煮上,現在每天都有五份固定龜苓膏的産出,這個東西做出來又費時費力,總不能天天下午往回跑,太累人了。
吃飯的時候林月清說:“今天有個漢子挑了兩擔柴來,我讓他放進柴房架好了,給他結了六文錢。”
“嗯。”蔣琛喝了口湯“應該是趙大樹,以後他每日都來,小爹爹你給他結錢就好,錢不夠了再同我說。”
晚上洗漱好,兩人又湊在一起數錢,龜苓膏賣了一錢,酸梅湯賣了一百二十文,薄荷飲子賣了一百五十文,共計三百七十文,進站又去醫館抓了熬糖水的藥材,龜苓膏花了八十文,酸梅湯花了六十文,共計一百四十文,淨賺兩百三十文。
蔣琛算了算,這樣下去,一個月差不多可以賺六兩多呢,他今天問了吳叔,買頭騾子的話,大概要七八兩左右,騾子不比牛,倒是沒有牛那麼貴。
他想著家裡不種田,不買牛也行,騾子到時候買回來,可以拉車,馱馱東西,倒是挺好的,其實他現在也不是買不起騾子,之前給楊秀他那極品奶奶家二十兩,後面又零散花了些,還剩二十七兩多,只是他不想動那筆錢而已。
楊秀則是一個銅板一個銅板的仔細把他們串好,等攢到一千個銅板,就去錢莊兌成銀子。
兩人把錢收好,蔣琛去廚房看火了,楊秀則是在房間裡縫衣服,最近拉車搬東西多,蔣琛好幾件衣服都磨破開線了。
杏哥兒洗好澡上床後就自己玩,也不打擾人,懂事的很。
蔣琛拎了幾節竹子去了廚房,灶裡燒著火,他就坐在旁邊研究手裡的竹子,到底怎麼樣才能讓他變成杯子,現代的杯子大多是螺紋的,可以擰住,但是以現在的技術,肯定是達不到的。
還有一種方法是直接塞住的,有那個橡膠軟塞,可是他這裡沒有橡膠,塞起來…塞起來…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