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蕭暮語的疑惑,李登堂輕笑一聲,小抿一口酒,輕聲說道:“我且先不回答,而是反問殿下一個問題,殿下現如今丟了官渡,沒了倚仗,無奈混跡於江湖,心中鴻鵠之志可還尚在?可還有能力組建大軍,做一番大事?”
蕭暮語看著李登堂眯著眼睛,嘴角似笑非笑的模樣,總覺得他的話中好似有一番提點之意,但蕭暮語卻一時沒想出來,只能如實回答道:“大仇未得報,心中志向可不會熄,組建大軍的本事,的確是有的,並且已經在著手準備了,也有幾座孤城支撐,不敢說跟大璃硬碰硬,但一兩年之後,規模必定不輸一方諸侯。”
蕭暮語的話,也沒有說透,畢竟李登堂現如今不算是他蕭暮語的人,城池有幾座,軍隊多寡,這些都不能明確的跟他說。
倒是李登堂,聽了蕭暮語的話之後,雙眼一亮,輕笑兩聲說道:“殿下還真是真人不露相,我雖身在太阿宮,但也自負的認為,天下大勢盡在眼底,但殿下已經有城池軍隊這些事情,我竟不知曉,還真是汗顏。”
李登堂不知曉,還真不是他訊息渠道差,蕭暮語現如今掌握的城池,是星月國那幾座邊城,當初星月國皇室給蕭暮語的時候,可以說是偷摸摸給的,根本沒太多人知道。
至於軍隊方面,當初讓皇承恩他們在左雙城附近招兵買馬,也是打著土匪的名聲暗中徵召,沒有形成編制,規模也小,也就佔領了幾座小土堡安身,大多都將他當成了尋常的江湖勢力,也沒有重視。
李登堂也沒有詳細問這些,而是繼續說道:“可我都不知道這些,世人知道的,又有多少?”
此話一出,蕭暮語瞬間醒悟。
在世人眼中,蕭暮語是個聖人,一個孤家寡人的聖人,相比想要起兵做一番事業,現如今的他,更像是一個混跡在江湖中的小人物。
哪個良臣謀士會願意來投靠一個江湖人,憑空埋沒了自己的名聲?
想到這裡,蕭暮語雙眼突然眯了起來,看向李登堂,“先生的意思是說,我現在就卻一個契機,只要我向天下人宣告,我有城池有軍隊,必定會有人過來投靠?”
李登堂點頭,“光有威望,沒有立國舉事之心,不會有人來投的。官渡丟失,大多數人覺得,你做這些好事,不過是心存善念罷了,現在你聲望是有了,就應該找機會跟天下人號召,舉起大炎旗幟,重新建立大炎!”
李登堂雙目冷峻。
大炎滅亡並不算太久,而且當初的大炎國泰民安,這些世人都看在眼裡,只要蕭暮語拉扯旗幟,必定有心存大炎的人過來投靠!
蕭暮語重重點頭,站起身子對著李登堂行了個作輯禮,聲音深沉的說道:“受教了,拜謝先生!”
李登堂深吸一口氣,看向蕭暮語,沉聲問道:殿下打算何時拉扯義旗?”
重新坐回位置的蕭暮語想了許久,這才說道:“我與豐祺嵐尚有仇怨,此番出山便是為了解決仇怨而去,解決完這件事之後,我還會去一趟凌劍山莊,解決體毒霧之苦,趁著這些時間,我會讓左雙城那邊的兵馬迅速發展,等我解決完這邊的事情,就返回左雙城,扯起義旗,正式重建大炎!”
這趟出行,或許是蕭暮語在江湖上最後一次行走,回來之後,儘量拉攏太阿宮中的一些良臣謀士,能拉到多少算多少,就算拉不到,也只能空手回去了。
若是再拖,馬嘉佳將廟堂解決完之後,開始對三方諸侯下手,到時候蕭暮語就真的沒機會了!
李登堂沉吟著點點頭,“看來殿下心中已經有想法,我也就不用再多說,不過倒是有一件小事能夠為殿下分憂。”
蕭暮語一怔,第一個思緒是想,李登堂能有什麼為自己分憂的?而第二個思緒則是,李登堂為什麼願意給自己分憂?
想著,蕭暮語雙眼猛的一亮,心中激動萬分的說道:“先生這是願意與我蕭暮語共闖一番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