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和迅速伸手攔擋住門扉,“大哥息怒,息怒。小弟我在這裡給大哥賠不是了。我身後那個下人,不懂禮貌,今夜就讓他二人站在外面給您守田,只讓我進來歇歇腳也好!”
那漢子一聽李小和的言語,嘿嘿樂了出來。“那感情好,來,公子裡面請!”
李小和被漢子讓進了窩棚,這地界的確十分狹隘逼仄,李小和甚至覺得這個地方似乎還不如那孤竹的馬車寬敞。兩側斜搭的茅草中散落著不規則的縫隙,月光會調皮的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從一道空隙偷窺你一眼。
“小柱子,你又對客人不敬了!”一個老者責備道。
“二叔,外面那漢子嫌棄我門這地界小,我說了,嫌小就去新鄭,那邊大!”
“何苦呢,都是漂泊在外的人,我門這裡本來也不大嘛,人家說的沒錯!”
李小和見一個老者斜倚在窩棚最裡面的柴草堆上,身子瘦弱黝黑,氣力不濟。說起話來也沒什麼底氣。李小和躬著身向老者行禮。
漢子道:“小兄弟我看你還是有些禮數的,您揀個乾淨處坐一下,免的髒了衣服。我們窮莊稼人,已經無家可歸,只得守著這地方過活。也不嫌這裡的好賴了。”
老者插言道:“小柱子啊,是不是門外還有兩位客人啊?”
“哼,那兩個人才不願意進來呢!”漢子應付了一句。
“大哥說的沒錯,那兩個下人不用理他,放在外面凍一夜就知道這小小的窩棚也是很不錯的!”
那個被稱作小柱子的漢子接過話頭:“家裡簡陋的很,也沒什麼好招待的。這裡只有我和二叔,公子若是不嫌棄,就在這裡委屈一晚吧。”
李小和道:“哪裡哪裡,我瞧著這外面黍田廣袤,今年必然是個好收成!”
小柱子道:“今年年成好,過兩天我們收了這些糧食可以一年不愁吃了。”說著嘆了口氣,“總算有一條活路了。”
李小和奇道:“怎麼這麼早就收糧食?我記得過了八月十五後才是收糧食的季節。”
小柱子答言道:“這幾年兵亂越來越厲害,每年晉楚二國為了爭奪鄭國,不斷的派兵征伐鄭國,鄭國弱小,夾在二者之間,實在無從抵禦。”
李小和道:“可是,這跟收麥子有什麼關係呢?”
老者接言道:“兵來兵往,糟蹋的還不是我們百姓的東西,這些年也算是風調雨順,可是有天時,有這豐沃的地利,就是人禍我們可受不起啊。當初我們在葉陽豐衣足食,如今家破人亡,一大族的人,就只剩下我這半入土的老頭和一個侄子在這裡苟且偷生啦!”
李小和正色道:“晉楚奪鄭,一戰可決!當年齊楚會盟,晉楚城濮交兵,均一戰定高下,如今為何如此焦灼困苦,以致牽累百姓,多年無終!”
小柱子氣道:“要是能一下來個了斷就好了。如今晉國不敢當面跟楚國爭,就這樣來欺負鄭國百姓,國君敵不過二國欺壓,只得晉來降晉,楚來降楚。”
李小和平日裡插科打諢與那江湖人周旋,此時眼見面前叔侄兩位,著實困苦得再無甚者。一家望族竟然落得委身草棚,心下也是一酸。憶起師門所授大道俠義,黎民蒼生為懷,卻不得半點施展,恨得咬牙道:“著實可惡,他二國不交鋒,反而把鄭國作難。”
小柱子說道:“是啊,每次他們大兵過來,專挑豐收時節,也不傷人,就只顧割麥子!農忙一年,便是捨得這些糧食給他,我們自己也總要有些吃食,要不然難道放著這幾十畝好田怎會如此落魄!”
李小和恍然大悟:“難怪你們提前割麥!”
老者道:“哎,是啊。這樣多少我們可以搶在晉國軍隊到來之前多留些糧食,總算能捱過這一年才好!”
李小和道:“如此說來恐怕這事兒得抓緊,我便是從葉陽方向過來,那邊已經有晉楚小規模的交兵了!”
老者聞言變色道:“小柱子,看來不好啊。明兒起大早趕快把麥子收了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