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後來常說的:脫離群眾。
賀禮替宋哲宗寫了一個大宋問題10問,透過新型的郵報系統抄送到全國各地每一個衙署,要求無論官員還是小吏,都要寫出自己對其中至少一個問題的看法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統一上交。
由皇帝親自評審,能者上庸者下。
這些奏章少說有數十萬個,皇帝當然看不完,不過交給賀禮的陽神來做綽綽有餘。
挑選出其中精幹的,有價值的,交由宋哲宗親自過目。
用這個方法很快的就篩選出來一批能幹的官員和小吏。
雖然這些人的數量可以說是十中無一,不過大宋的官員基數實在太大,這些人也綽綽有餘了。
把這些人通通安插到掌握實權的要害部門,把其他的庸者逐漸淘汰。這些邀天之幸得到提拔的人,自然受到了其他平庸官員的百般圍攻。
不過這些人既然才幹見識非同一般,自然也有各種手段應對。若是連這些酒囊飯袋都應付不了,那又如何對得起皇帝擢拔之恩情?
官員隊伍的肅清工作做的差不多了,但是官員後續的補充自然要跟上。
科舉仍然是這個時代不可爭議的最佳選拔人才手段,也給了底層所有民眾一個向上晉升階層的希望。
曾經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的科舉,選拔了多少耀眼的人才?蘇軾、蘇轍、張載、程顥、程頤、曾鞏、曾布、呂惠卿、章惇、王韶……這一屆科舉總共出了9個宰相,唐宋八大家中的3位。
到後來的科舉就一年不如一年,逐漸選出的都是廢物。不是科舉不行,是考試的內容變了。
所以科舉不能廢,但是必須要改革。考那些官樣文章、堆砌辭藻的縫隙要馬上改掉,重新把君子六藝、治國安邦的策論提為重頭戲。
上馬提劍砍人,下馬治國安民,這才是一個合格的儒生!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下面指定什麼樣的科舉政策,下面的考生自然也會向什麼方向努力發展。
原本的宋朝就是太喜歡風花雪月吟詩作對,導致選上來的多是一些誇誇其談之徒。
這一番舉措,毫無疑問又激起了從朝堂到民間的一陣反對聲浪。
不過如今的天子攜屠滅西夏之威,又有向太后鼎力支援,眾多人寄予厚望的老臣,司馬光也緘口不言,反而推薦了年富力強的章惇作為副相。
要知道,這章惇可是實打實的實幹派和激進派。在原本的歷史程序中就是他說的“端王輕佻不可為君”,差點阻止了宋徽宗趙佶繼位,可惜沒能成功,要不然北宋不至於那麼快滅亡。
宋哲宗趙煦,在賀禮和向太后的幫助下,搞定了司馬光和章惇,可以說朝堂無憂了。
喜歡諸天大使請大家收藏:()諸天大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