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磊只是一個招聘中的縮影。
懷揣著夢想,站在米粒動畫的休息等候區,與他類似的人還有很多。
近萬份簡歷經過篩選,最後收到面試申請的還不到一千人。
而最終能透過面試的,也就在八分之一左右。
但無論如何,對每個人來說,機會都是均等的,至於能不能把握住,那就要看個人的本事了。
這次招聘之後,各大招聘網站上的招聘資訊還會一直掛著,各個獵頭公司那裡也會保留一部分高階職位的名額,靜靜等著錯過這次機會的人拿下。
雖然到時候的招聘會比現在更讓人亞歷山大,不過如果有機會進來的話,很多人還是願意嘗試一下的。
至於原因,很簡單。
這是李顯的公司,三級跳似的的發展速度,越到後面,對人才的要求就會越嚴苛。
……
招聘的工作主要由江婭主持。
她這個大管家的能力,這幾年已經在一件件事情中得到了證明,將事情交給他李顯還是相當放心的。
專業評判上的事情,公司裡現在有那麼多人,也不用李顯在費心的一個個去看了。
只有其他人發現了一些比較出眾的個人作品時,才會將相關資料轉到他這裡,再進行一次簡單的稽核。
設計行業或者說藝術相關的行業的專業招聘,跟科研其實有些類似,相比較各種花裡胡哨的簡歷,個人作品研究課題)其實更能看出一個人的水平。
這次招聘,主要是為了緩解各個專案在李顯不斷抽調人手後面臨的人員緊張情況,在他們適應了公司的情況之後,才會承擔起更重要的任務。
所以不是特別優秀的人才,李顯不準備干涉具體的招聘事項。
但是如果有大家一致看好的物件,他不吝於拔苗助長一下,讓這個環節儘可能的縮短。
只是縮短,但絕對不會取消。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才的成長也是一樣,讓一個剛加入公司的人就馬上承擔起非常重要的工作,對於李顯來說是很難接受的一件事。
因為他從來不信奉高位空降這一套,雖然這樣的做法有些絕對,但是相比較相信某個人,他更相信自己這幾年來一直在摸索完善的創作模式。
他希望能透過這種模式,找到一條合適的道路,來打造一個能源源不斷產出優質作品的公司。
這是一個很理想化的目標,但很值得嘗試。
長達一個星期的面試週期後,最終的名單終於出來了,只是在人數上稍微超了一點點,一共留下了123個人。
多出來的三個,都是屬於那種被一致看好的優秀人才,李顯也就沒客氣照單全收了。
經過這輪擴張之後的米粒動畫,人數已經超過了600,雖然只看公司規模並不算大,但是對業內同行來說,接近500人的製作團隊,已經是一個很讓人很吃驚的數字了。
更關鍵的是,即使人數這麼多,米粒動畫的人均年創收數字也是一個高的讓人不敢置信的數字,完全可以媲美那些大型遊戲公司。
對於米粒動畫這樣大招旗鼓的動作,星城的主管領導也是相當滿意。
圍繞著米粒動畫這個優質內容製作方,產業鏈上下游的各個環節,正以一種讓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