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歡軍的試探一直不少,但都被這一萬人打回去了。
“什麼人?下馬!”
士兵在營盤外看到了陳慶之,立刻招呼一聲,弓弩手就位瞄準,已經到了一箭之地的陳慶之嚇了一跳。
“馭!”陳慶之拉了韁繩,下馬牽著朝著營盤靠近。
同時有點感慨收回去弓弩的戰士們,不愧是常備軍的精銳,應昭組織建設這一批兵馬,肯定是花了不少心血。
要說軍隊待遇,歷朝歷代,可能就應昭這支最高了。
全脫產。
每天都要吃肉,管你豬牛羊魚,反正肉肯定少不了。
好在他們的數量,比較少。
等到了時間,這批戰士也會絕大部分復員回家,畢竟也只有開戰的時候,應昭才大規模的轉訓了一批全脫產士兵。
掃蕩清楚之後,應昭按照國家的稅賦和生產力估算了一下,他最多保留十萬人,五年後可以擴編至二十萬。
但也就二十萬,再想往上擴張,至少自己得有上億人口,以及擁有清代的產出。
也就是畝產在三百斤以上的土地,佔到國家田畝的兩成甚至以上。
不過這批人,依舊是天下第一強軍。
絲毫沒有墮了應昭的善兵的威名。
“吾乃陛下欽封假正軍將軍陳慶之。”陳慶之上了委任狀和虎符。
守門的衛隊看了一眼陳慶之,以及陳慶之後邊的親衛們。
“龍驤衛。”
“左率衛。”
應昭安排的親衛四個人,分屬於兩個親衛系統。
龍驤衛是新編的,主體是蜀、滇、黔一代的人。
左率衛就是東宮老人後代組成的。
回頭這些親衛都會調整,因此算是臨時編制。
“原來是前鋒將軍大人到任,請稍後,在下這就去請參謀和四位偏軍將軍。”
陳慶之點了點頭。
本來按照軍職來分,應該叫做偏將軍、裨將軍、正將軍。
但下邊的人覺得三個字沒氣勢,就悄默默的各自加了個軍字。
於是就有了偏軍將軍、裨軍將軍、正軍將軍這三個非正統稱呼。
底下人也稱呼,應昭知道了也懶得說什麼。
因為按照這個時代的領兵數量來看,上千人的都能喊自己校尉,兩千多人的喊一個偏軍的將軍有什麼?
本身將軍這個詞,就是統領軍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