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邊的人悄悄擦了一下冷汗,左顧右盼確定安危:“沒事,趕緊走,快!”
聲剛落,下一秒他就頓在原地,後方賊眉鼠眼的幾個傢伙還沒反應過來,一下就撞了上去:“頭兒!你在幹……乾乾幹……”
撞到的人眼瞳在地震,眼前的草叢裡頭,明晃晃的出現了一群著甲的大漢,在銀月下閃爍冷光的刀架在了他們的脖子上。
“知道縣衙在哪對吧?”
“知……知道,剛從裡頭出來。”
應晟一聽挑眉道:“淳于蟾居於何處?你也知道對吧?”
“知道……在縣衙後的大院,他已經在裡頭居住了十三年了!大俠們是打算搶劫是吧?我……我可以帶路。”
“帶路就行。要是帶得好,回頭給你多分兩畝地,讓你不用偷東西也能活。”
“誒?分分分……分地?難道你們是下邳的反……義軍?”
這個樑上君子顯然是個訊息靈通的傢伙,還知道下邳出現了一支反抗軍。
“算但也不算。”應晟站起來,“淳于蟾得殺,不然朐縣就會這麼一直爛下去,直到換來新的人。總之,與其天下大亂,烽煙四起,不如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內運轉。出發了,區區四個人的城防,也配叫城防?”
應晟他們就這麼大搖大擺的走了進去。
到了城門口,守城的傢伙聽得響動,抬起迷濛的眼睛揮手說道:“誰呀,大半夜的不睡覺……好漢饒命!我……我們什麼都不知道……”
應晟看他麻溜的跪在地上,武器就這麼丟在地上,熟練的動作,讓他不由的想起情報收集時送呈的訊息。
朐縣三個月前曾經遭到一股海盜進攻,只有區區二十個人,就輕鬆的打了進去,還殺傷殺死近百人,掠走了足夠百人食用的糧食跑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於這群人去了什麼地方
根據鬱洲島那邊的傳說來看,估摸是朝北面去了。
大概十來條漁船,要沿著海岸線,嘗試渡過高句麗外海,再透過大海去倭國碰碰運氣。
倭人……
應晟揮揮手讓手下將四個守門的都綁了,然後一步步走進了朐縣縣城。
野馬臺國他也去過,那裡現在正在內亂,卑彌呼去世之後,倭國的東邊出現了一個叫做大倭大和)的國家,地盤不大,聲勢卻浩大,號稱要一統倭島。
野馬臺國正在和大倭混戰,同時他們也遣使走百濟國的路子,來到長安朝貢國。
並且,冒充了野馬臺國的國名,結果被應昭戳穿了。
應昭其實也是誤打誤撞,因為他記錯了名字,認為這個時代的倭國,應該叫“大和”才對,結果一說和國,對方居然應了。
然後禮部官員火眼金睛,直接發現了端倪,這才戳穿了和國正在冒人野馬臺國。
使者被下獄拷打,最終得到了和國是野馬臺東邊崛起的新國家,正在和野馬臺國交戰,來這裡是為了求得行的生產力和技術。
因為主持大和這個國家生產的人,正是一群來自先秦、楚漢之交、三國、兩晉時代的“渡來人”,他們也發現了自己和中原的技術出現了代差,於是才來求技術的傳入。
不過最後應昭重新冊封了兩個國家,分別以野馬臺國冊封卑彌呼所在的國家,冊封大和國為倭國,同時追贈了倭國的開國之君為徐福,授倭武王的諡號,讓倭國認清自己的祖宗,然後再給倭王賜姓徐福,名叫季。
要讓倭王永遠記得他們的祖宗是誰!
當然這也是為了找機會動手的準備。
要知道華夏一體多支,倭島有金銀礦,應昭沒有理由放棄到手的肥肉。
等收拾完了高句麗,就對倭島下手。
不過現在這種想法肯定得往後稍一稍,畢竟國內還得改革,沒空。
但對於倭國來說卻好像給他們打一針腎上腺激素一樣,這群人花了點路子派人跑到沿海,到處宣傳他們是徐福東渡的後人,土地有的是,只要中原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