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剛過,天下紛亂。
如今進入五月,東北的高句麗國剛剛提兵昌黎今遼寧朝陽),從契丹手裡借了道,正要從北方突襲遼西,阻斷軍都關道將遼寧鎮跟燕山鎮割裂開來。
高句麗,歷史上的東北小鋼炮,從公元三世紀開始建立,是中國東北少數民族之一的扶余人建立的國家。
扶余人為高句麗的主體民族。
這個國家一度成為東北方向的大患,畢竟高句麗跟漢人通婚很多年了,漢人的技術他都會,而且還推陳出新,進一步開拓了東北。
伴隨著氣候的升溫,凍土融化,雖然沼澤一大片,可是沼澤意味著可以變成耕地!
若是按照原來歷史,再過個百餘年,東北小鋼炮,將成為葬隋大法師,一舉頂著隋唐兩朝將近五十年的進攻,一直到唐高宗滅高句麗,都要將近百年了。
可以說,這位新羅婢們精神野爹,實力還是有的。
這個時空,應昭去東北之前,他們向東一度攻到遼河,將整個遼東囊括其中,向北打進深山老林和契丹、室韋接壤,向東一橫掃靺鞨諸部,逼迫靺鞨一度遷徙到海邊,向南更是拳打不聽話的分家出去單幹的扶余人為主體的小弟百濟,以及三韓部落統合形成的新羅國。
並且百濟還吊打新羅,新羅就自薦枕蓆跟著高句麗喊乾爹救命,這才勉強保住了國家。
同時,百濟人正在圖謀對岸的倭島,大量的百濟領主,其實已經浮海到了倭島上落戶。
老實說,日韓的血統上,確實有大量扶余人的基因,基本能斷定他們的來歷。
只不過入倭的跟當地的矮黑人生下的後代太多,一度顯形比較矮。
當然,這一切的根源還是應昭引起的連鎖反應。
本來高句麗王族,比如高榮祖上被曹魏打過一頓,被迫落戶國內城吉林集安),太祖開國之後也修理了一番,不過因為東北酷寒,所以沒有撈到什麼油水,就以遼河為界,遼東歸了高句麗去治理。
但是這一頓修理,嚇得高句麗王遷徙到了平壤落戶,從湯國開始,高句麗的首都就定在了平壤。
然後將邊區冊封給諸侯去統帥,高句麗王就過自己的日子,朝著南邊和西邊打。
可以說是拳打新羅百濟,腳踢靺鞨諸部,一度在東北成為霸主,漸漸囂張跋扈了起來。
然後他們開始進犯遼西,再然後猛男應昭橫空出世,三千精銳殺穿高句麗的遼東,劫掠糧食之後在幽州招募好手和會騎馬的庫莫奚僱傭兵,聯手將遼東奪了回來。
反正應昭動手,突出就是一個字,快!
天朝歷代鎮守邊疆都不會殺光本地人,畢竟還是需要人力的,到時候都沒了,誰來開墾荒地?
但應昭最開始就是來拿糧食的,滾雪球才是他的需要,本地人聽話就從軍跟著去打仗當炮灰,不聽話就屠了。
管你有什麼心思。
於是在他的正義鐵拳砸臉之後,高句麗王高榮起兵救援遼東。
然後……
風雪遼東城瞭解一下!
應昭輕騎突襲,壓根沒給對方反應的機會,直接配合提前安排進去的扶余人奸細下手,死死按著城門不被搶走,衝進去之後,擴大戰果,後續騎馬步兵跟上,開始巷戰奪城。
三個晝夜打下來,高句麗十萬遼東兵投降。
高榮被俘。
然後,應昭下令將這十萬人甄別,殺掉中層將官,換上他帶來的扶余好狗,將十萬人拉出來,轉頭就對遼東進行了收復。
一個月從遼西打到國內城,雖然沒有拿下國內城,但他收拾完糧草就跑了。
這一去,往西走開始跟柔然決戰。
整個遼東這個時候是空的。
一個人都米有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