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議題。
“陛下禮部有奏,柔然使者已至長安,上國書,欲聯合陛下討伐蜀王逆黨。”
聽著這話,應晏默默的抬頭,邊側的蕭道成搖了搖頭。
表示不要摻和。
應晏便道:“此事丞相處理吧。”
“陛下,既然是柔然國書,自當由陛下處置。”
崔淼一副忠臣模樣,一側的李天賜忍不住嗤了一聲。
不過現場眾人都當沒聽到。
崔淼的心思無非就是要臉。
他不想當這個跟柔然人一起迫害漢人的罪人。
反正一副冠冕堂皇的嘴臉。
有些事情上,做與說,還是要平衡的,尤其是跟異族合作對付邊關守軍的事情。
說出去,總是不好聽。
“那隨公呢?”應晏看向李天賜。
“陛下,臣乃軍將,不管政務。此事還是讓禮部來處理,一切循舊例而為。若是柔然可汗稱臣納貢,那就冊封王號,賞賜御品,令其在草原之上安心放牧,如若不然,打了便是。”
李天賜才懶得插手,一樣的道理。
而且他也不想去跟柔然扯皮。
“陛下,要是誰都不肯見柔然使者,不如老臣去處理。”
長孫道生看氣氛有點尷尬了,肚子也餓的厲害,索性就站了出來。
“既然洛川侯有心,那就由將軍處理吧。”應晏看看下邊的朝臣,一個個既要錢還要臉,怎麼可能混得下去?
也難怪這些年一直拉了。
遇到了皇兄這種只考慮國家利益,只要一切於國有利,臉算什麼?
先動手,打完人了,拉一派,分裂一派,不就什麼事情都搞定了?
只能說活該在關中按不住皇兄。
“既然無事,那就退朝。剩下的奏摺,先送丞相府批閱。”
應晏起身離開,如今他有別的事情要做,犯不著在這裡跟這群人扯皮。
應晏一走,諸般大臣還在等丞相起身,倒是長孫道生樂呵呵的走了過來:“哎呀老崔,我這呢第一次做接待外賓的事情,你那裡勻兩個人過來,我去跟柔然人說道說道。”
“此事打文書上來。走程式就行。”崔淼抬了抬眉,並不想跟長孫道生在這裡扯。
“誒嘿!你這個人好生無趣。一句話的事情,還要調什麼人?再者,我只是幫著接待,負責的事情還是你麾下的禮部處理。”
長孫道生一派聳肩的模樣,“總之呢,你抓點緊,把公文下發給你們禮部的人,尤其是夷狄司,那邊得交代好。不然要我跟柔然打架我在行,打嘴仗可就不一定了。對了,聽說來的人叫淳于覃,是你們崔氏的門生故吏之後啊!”
崔淼臉色難看了起來。
“一看這個就不是好東西,我記得淳于氏好像從古至今,就在漢太祖的時候比較有點名頭……嗯,是個博士來著。漢太祖的那些規章、服制,全是他弄出來的,跟叔孫通一個調性。”
“別拿淳于覃跟我淳于氏相提並論!”
角落,一個白鬍子老者站起來,惡狠狠瞪著崔淼:“還有,淳于氏不曾有人在漢太祖時期提出規章,祖上只有越公淳于越)為始皇帝僕射!提請之事,也是分封,而非禮制!”
老者叫做淳于誕,在蜀州漢中一帶為官十五年之久,兩年前太子為了安排人手前往漢中,就把他升官弄到了京城來。